不管木華黎的改變是主動還是被動,史天倪卻真是感激涕零的,表示要“效之以死”。

“清樂社”本就算半軍事組織,史天倪選其壯勇萬人為兵,“清樂軍”迅速成軍,並很快發揮了重大作用。

史天倪以從兄史天祥為先鋒,由北而南,分兵而下,玉胥酒莊得到的訊息是“諸寨望風款服”,也即是說,基本沒發生多少戰鬥,那些本來堅壁清野、築堡自保、對蒙古人側目而視的,就“投附”了。

這一回,大夥兒相信,不會再像上一次那樣被押送漠北了。

“攻心為上,以漢制漢”的策略,頗見成效。

河北初定,史天倪開始進軍山東了。

他完全改變了木華黎之前的策略——木華黎是直取東平,東平是金國在山東的心臟,東平下則山東定。

這個策略,也不能說不對,前提是你得打的下東平來。

東平,木華黎都打不下來,史天倪的軍力,遠不如木華黎,怎可能打的下來?

史天倪的策略是:剪其羽翼。

木華黎打不下東平,除了自家後勤虛弱,緊要關頭,東平得到了糧援,或是更重要的原因,可見,山東行省雖對山東大部已無實際的控制力,但“國朝舊恩猶在”,心向金廷的地方實力派還是不少的,不將東平的這些“羽翼”一一剪除,東平始終難下。

“剪除”,不是一個個的去消滅掉——史天倪可沒有這個軍力,還是要“攻心為上”,即是說,“招撫”。

目下,不算南朝那邊兒的,山東境內,勢力最大的兩股,一個是李全,一個是嚴實,這兩位,之前,都同蒙古有所勾連,未必不能就我範圍。

不過,史天倪並未一開始就去接觸李全、嚴實,他手上的牌還不夠,要先多攢幾張牌。

史天倪先拿下了一張小牌——德州。

德州接壤河北和大名府路,同蒙古人挨的太近了,當地的小土豪們本就是首鼠兩端,史天倪入德州,沒花太大的氣力,就複製了他在河北和大名府路的成功。

不過,這張牌甚小,不足喜。

德州之後,史天倪進入濟南府。

濟南府南接東平府,是山東行省的少數實控區之一,這張牌就大了,若能拿下,史天倪將聲勢大振。

這就是山東目下的情勢。

(對了,提一句時全罷,木華黎自東平撤圍,留時全“斷後”,但他哪裡有什麼斷後的心思?蒙古人一走遠了,立即致書東平城內,請求“重歸故國”。蒙古綱心想,我可沒氣力搭理你,給你寫封信,你往南去罷!於是,時全南下濟州,目下,是個“等候招安”的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