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躍馬揚鞭(第1/2頁)
章節報錯
好,花開兩朵,該回過頭來,講一講另一朵——吳浩的馬軍籌建和軍馬的海運貿易了。
先說馬軍的籌建。
史彌遠曾對吳浩說過這樣一段話,練馬軍,“人才難得。本朝南遷以來,馬軍便愈來愈弱——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久而久之,懂馬政、擅騎戰的,便愈來愈少了,練馬軍,不能沒有人才——怎麼練,不能自己想當然耳。”
說的都對。
但史丞相懂的道理,吳統制也懂,吳浩自己的騎術,大致過得去,但如何訓練、指揮騎兵作戰,一頭霧水,而王進功也是步軍教頭出身,又怎會在沒有人才的情況下,貿貿然開始建設馬軍?
人才何在?
季先給吳浩推薦了一位,姓蕭,雙名近山,是他在忠義軍中的一位袍澤,李全欲殺季先滅口,不是有人給季先通風報信嗎?就是這位蕭近山了。
蕭近山之所以會這樣做,除了與季先交好之外,他自己也一向為李全所忌,原因呢,蕭近山騎術精絕,一條馬槊,使的神出鬼沒,人稱“蕭鐵槊”,李全不是有個“李鐵槍”的綽號嗎?就技藝而言,“蕭鐵槊”隱隱然有凌駕於“李鐵槍”之上之勢,這就叫李鐵槍很不舒服了。
還有,蕭近山的出身來歷,頗有意思。
其一,他是契丹人,既姓蕭,不錯,契丹後族之後人也。
其二,本服役於金國的乣軍。
乣軍是金國的一支很特別的部隊,全部由女真和漢之外的各部族組成,契丹、奚、韋室、渤海、党項、達魯古、塔塔兒,等等,甚至還有一定數量的蒙古人。
當然,統兵的主官,是女真人。
早期,乣軍主要駐守北部邊疆,存在感不是特別強,但愈往後,女真的猛安謀克愈不中用,乣軍的角色就愈來愈吃重了。
金蒙交兵以來,乣軍的作用愈發突出,野狐嶺之役後,乣軍已成為金國唯一一支可以正面對抗蒙古人的軍隊了。
但乣軍的問題也很突出——主要是忠誠度的問題。
乣軍大部分來源於被征服的部族,契丹、奚,更加與金有滅國之恨,因此,金國的上位者,從來只拿乣軍做消耗品用,從未真正信任過乣軍,而乣軍自己,也從不以為上位者信任自己。
至於糧餉,也是三等公民待遇,還不如漢人。
金放棄中都(北京),南遷南京(汴梁),乣軍負責扈衛,走到良鄉,皇帝覺得安全了,下令:“扈衛乣軍元給鎧馬,悉復還官。”就是說,把你們的甲仗馬匹,統統交上來!
乣軍大譁:放完焰口不要和尚?沒這樣的!
於是大亂,殺其主帥索琿而推札達、貝實勒、札拉爾三人為帥,呼嘯北還,擊敗攔阻他們的金兵,遣使乞降於蒙古,並與蒙古合兵,進逼中都。
中都終於不守,同乣軍的叛變,有很大的關係。
蕭近山卻不願北入蒙古,彼時,山東的楊安兒,正鬧的轟轟烈烈,蕭近山乃輾轉入山東,投入楊安兒麾下。
季先密信蕭近山,盛讚吳浩英雄豪傑,氣度寬宏,求賢若渴,且朝中有人,力邀他南下,一同做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