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號這天。

江述便達成了成就,成為了這個世界國內第五位累計票房突破一百億的電影導演。

之前的《情書》和《讓子彈飛》分別是20億和57億。

到今天,《千與千尋》的票房已經突破23億,累計超100億。

“江哥牛逼!”

“百億導演中,江述是唯一一個獨立完成所有作品的人!這含金量才十足!”

“只用了三部作品,這是真的實至名歸了!”

“什麼時候破個兩百億呀?[狗頭]”

“……”

這個話題,很快登上了各大社交平臺的熱榜。

在江述前面有四位達成這個成就的導演,但只有江述是沒有和別人“搭夥”,完全憑藉個人完成的。

其實這個成就,並不能說明太多東西。

有的導演,就算他們這輩子拍的電影加一起沒這麼高票房。

也絲毫不會影響他們在業內的地位、在觀眾心裡的地位,比如張藝謀。

達成這個成就的導演,也未必說明他的作品一定有多好,也可能口碑不行,只是比較適合賣錢而已。

不過放在江述身上,就有些不同了。

他這三部電影都是某瓣9+的評分。

尤其是《千與千尋》,雖然對比開畫分降低了0.1,現在也還是9.5,依舊是某瓣電影前十名。

這是既有口碑,又適合賣錢,站著把錢掙了!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叫好又叫座,也是每個電影導演畢生夢寐以求的事情。

有些導演偶爾會出一部這樣的作品,但沒有一個導演能做到每一部作品都這樣,除了現在的江述。

……

國慶檔七天時間很快過去。

這七天之中,《千與千尋》共收了31億票房。

至於總票房多少,江述現在也不好預測。

不過有一個參考,當初《長津湖》國慶七天32億,最終總票房57億。

但是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可能也會有一些區別。

此外。

《奇蹟》七天剛好收了3億,按照這個票房走勢,這部電影回本賺點錢肯定是沒問題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拍出一部某瓣8+的作品還虧本,那也挺不應該的。

只有一部分比較小眾的文藝片,會出現這種情況。

不過文藝片在評分上,確實也有一些優勢。

此外,獲獎上的優勢就更大了,尤其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一般更傾向給文藝片機會。

總之,商業片拿票房,文藝片拿獎,這已經是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了。

至於《千與千尋》的屬性,應當是一部半文藝半商業的作品,因為電影中也有一些商業元素。

第三部《獵仇者》就虧麻了,整個國慶檔才1.3億。

上班以後,工作日的票房更會腰斬,這電影幾乎沒有回本的可能。

《獵仇者》的導演和資方憂心忡忡。

《奇蹟》的片方心情只是稍微好一點,但也不太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