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又要瑟瑟發抖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江述現在又已經進入了躺著收錢的階段,都不需要他做什麼。
本來電影上映之後,片方營銷的收益,就已經沒那麼大了。
這個時候,靠的就是觀眾的口碑。
無論大家喜不喜歡你,都會口口相傳。
初期營銷作用大,是因為觀眾都沒看過影片,也不知道好還是壞。
營銷能把它吹出花來,自然就能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
但是上映後,影片的質量就一目瞭然了。
第二天。
10月2號,《千與千尋》的票房和1號相比,只有略微的提升。
從5.3億漲到了5.4億,雖然漲的少,但好歹是實現了逆跌。
國慶七天,從1號到7號,按照觀眾正常的觀影規律,票房就是一天比一天低。
如果第二天的票房比第一天高,那就是逆跌。
理論上,《千與千尋》的口碑如此好,逆跌的幅度不應該就只有這麼點。
那是因為,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就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關注度。
無論江述的粉絲,還是路人觀眾,不少人都衝著江述的口碑無腦買票,他們把前兩天的票房拉得太高。
說得直白一點,前兩天的“粉絲票”太多。
之後的票房,才開始由路人撐著。
當年《復聯4》首日5.3億,第二天就3.1億了。
雖然它的口碑不錯,但也沒能實現逆跌,這個也是十分典型的粉絲電影。
上映前的營銷熱度已經拉滿,喜歡它的觀眾第一天都扎堆去了。
能持續逆跌的電影,要麼是前期營銷拉跨,片方不怎麼做宣傳。
要麼是上映前就沒人看好,觀眾覺得大機率是爛片。
也就是說,起點相對比較低。
夏洛特煩惱和唐探1,都是這種情況,很多人都覺得這電影是爛片預定,上映之後才發現還挺香的。
到昨天為止,起步五億票房的電影,還沒有出現過逆跌的情況。
《千與千尋》是第一部五億起步,票房還能逆著市場規律上漲的電影,這也是創造了一個記錄。
另外那部口碑好的《奇蹟》票房,就沒有太樂觀。
昨天0.49億,今天0.47億,雖然跌的也不多,但是沒能實現逆跌,就有點對不起這個評分。
主要還是電影的相關話題沒太能出圈,流量都被千與千尋吃了。
熱鬧都是千尋的,好像和其它電影無關。
第三部《獵仇者》是最差的,從昨天的0.45億跌到今天的0.33億。
這部電影已經拉跨掉隊,大機率會血本無歸。
導演對它期待很高,結果不被觀眾接受,是最難受的。
這大概就像陳凱歌的《無極》,當初做這部電影時,他肯定也是自信滿滿。
結果上映後,鋪天蓋地的差評和罵聲。
著名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桉”,就是惡搞這部電影出來的梗。
不過現在十多年過去了,為《無極》平反的聲音也不少。
多年以後,有一些人開始說它是一部偉大的作品,說它是一部不被人理解的神作。
至於是不是,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