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乏有貪吃空餉、養寇自重、殺良冒功之事。

我記得黑龍臺上報過幾次,當時罷免了一位侍郎,奪去兩位武侯爵位,連斬四名參將。”

敖景點了點頭,眉頭逐漸擰緊。

他對這樁大案有些印象。

大概五年前,朔風關曾經鬧出譁變。

起因是上官剋扣軍餉,鞭打帶頭索要的底層兵卒。

其間摻雜域外爪牙滲透關內,拱火添油,導致後續一發不可收拾。

幸虧黑龍臺及時察覺,加緊傳信,加上欽天監勘察到氣數有變。

東宮當即發令,燕王率領眾部直搗朔風關,逼退怒尊天選。

順勢以極其血腥、暴烈的手段,完成了一次大清洗。

事後,太子勃然大怒,秋後算賬。

東宮連發數道諭旨,震得朝堂百官駭然不已。

“五年前的朔風關血案,加上十九年前因為宗平南孤身獨對涼國公府,從而引起的內閣與勳貴之爭。

透過這兩樁事,太子看得明白,以涼國公為首的從龍功臣,加上九邊的四侯八將,已然呈現尾大不掉之勢。”

紀淵那張年輕的冷峻面龐,在火爐銅鍋冒出的煙氣遮掩下。

變得有些虛幻,也多了幾分沉靜。

秦無垢早已放下筷子,一隻手撐著尖俏下巴。

安靜地傾聽,眼中異彩閃動。

此時的紀淵,比起氣血勃發的陽剛之姿,另有一番不同風采。

“這一點,從東宮開始插手九邊武將的任免調令,便可以看得出來。

除開兵部之外,太子另設五軍都督府,用以掣肘。”

說到這裡,紀淵稍微頓了一頓,似是有些感慨。

“從中更看得出這位殿下的心胸格局,譚文鷹乃眾所周知的燕王一黨,而兵部姜歸川則堅決擁護東宮。

但因為涼國公的門生故吏盤根錯節,幾乎佔據半個兵部,姜尚書壓之不住。

所以太子殿下極為大膽,啟用身為武道大宗師、鎮守朔風關十餘年的譚文鷹,完全不在意是否會讓燕王得勢。

這份魄力和遠見,都值得欽佩。”

敖景吃得越來越慢,他常年埋頭修煉武功,對於朝堂風波並不上心。

但是身居高位,江水底下的暗流洶湧,總能感覺得到。

這幾年,東宮培養好幾位兵家大材。

譬如,現在執掌飛熊衛的王中道,還有出身將門世家的姜贏武。

明顯是要以新換舊,接替那班從龍老臣。

可那些國公、侯爺,各個戎馬半生,豈會輕易放權?

他們看似退下來,卻把自己的嫡系、親子扶上去。

長此以往,百萬軍中以誰為尊?

倘若造成邊關武將只知公侯,不知朝廷,那又怎麼辦?

“所以,你篤定東宮會不顧涼國公的面子,選擇保人。

太子殿下想拿邊關勳貴開刀,這個心思按捺良久。

按你那樣說,竟是從監國的第一年就開始做打算了?

這份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