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造字?

紀淵坐在下首,聽得仔細,眼中時不時閃過恍然之色。

這方天地自古流傳的神話故事,其背後多半都有莫大的來歷。

像是羲皇化日,陰皇成月,便內藏著蓋世大能的合道奧秘,以及仙佛羅剎存在過的痕跡。

某種程度上,這些正是皇天道圖所需要的道蘊源頭。

“文聖造字、作書,天降血雨,鬼哭神嚎,受大功德。

得人皇叩拜,被封為人族第一位史官。

自此以後,每一座人道皇朝皆會設立史官之位,且地位超然,不可任意廢黜。

每一個誅殺史官的帝王,往往都被視為‘暴君’、‘昏君’,遭受後世唾罵。”

鶴髮童顏的易老先生說話一板一眼,好似念稿。

這具衰朽的肉身,比起孤弘子、餘東來的那兩座鼎爐,略微失之靈動和活潑。

故而從神態、語氣上都顯得很僵硬,好似天工院造出的傀儡木偶。

但紀淵仍然認真以對,似他這種沒出身的泥腿子,比起那些六大真統的天驕種。

差得不止是功法、丹藥等資糧外物,還有底蘊積累和知識傳承。

“只不過悠悠歲月,萬古為一部史,再怎麼耀眼旳光芒,再如何強橫的存在,也抵不過時間長河的沖刷侵蝕。

初代人皇、初代史官,亦不免歸於寂滅。

後者造出的道文也因其晦澀艱深,遂失傳不見。

此後又有龍章鳳紋,妖形鬼圖,玉鼎雲體相繼出世……

但時移勢遷,最終都隨著太古仙佛神魔的銷聲匿跡,一起埋葬於那片塵封的古史。

咱們如今使用的篆文,乃八千年前的大乾皇朝統一擬定。

依照‘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法,結合道門的丹文、佛門的梵文,推廣至玄洲一界。

這就是史書上所記載的‘書同文’之功。”

易老先生繞了一大圈,貫通玄洲太古、上古兩部古史,終於切入正題。

“老夫囉嗦這麼多,便是為了言明文字之含義,絕非表面那麼簡單。

紀小友,你可知道太古時期的候、王、皇與現在不同?

‘侯’字乃射矢之形,而太古是村落群居,萬族爭霸於四海八荒,搏擊九天之上的妖魔神靈。

以射獸除害者則以為長,稱之為‘侯’,它本意象徵著尊與貴!

王也是如此,取自斧鉞之形,代表掌握生殺之權!

手握兵刃,稱王稱霸!

儒門聖人解字,更認為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

三者,乃天、地、人也,

而參通之者,王也。

一人頂天而立地,此為王天下!

因而,‘王’的地位比‘侯’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