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制天命而用之,執棋者為誰(第1/6頁)
章節報錯
“短短半年不到,就把如鐵桶一般的白山黑水撕開一道口子,佔得靖、曇二州。
紀千戶確實是很有本事,不枉殿下這般器重。”
順著太子爺的話頭,陳規低頭笑道。
“他若能把遼東邊關穩住,一年可以節省不少餉銀支出,也省得戶部尚書天天跑過來訴苦。
莫說開府建牙,就連定揚侯郭鉉的位子,本宮都可以給他坐。”
白含章雙手負後,踏出暖閣。
夏日夜風涼爽,吹得他精神一振。
他思索著白天朝會的諸般國事,心念閃爍不定。
一座大朝廷,內閣是運轉的中樞。
各地府州呈上來的奏章急報,多半都要經過其手。
因為定鼎之初,聖人時常御駕親征。
壓服六大真統,斬盡四瀆龍族,驅逐淫祀野神域外邪教……因此無法總攬政事。
可偏生聖人又想獨掌大權,親手廢掉千年門閥出身的古少磬。
引發景朝立國之後最大的動盪,近半的文武百官上書求情。
卻依舊阻止不了聖人的獨斷。
這也給後面宣國公李鴻光勾結四神,意圖行刺御駕埋下隱患。
那是聖人第一次誅殺從龍功臣。
自古少磬、李鴻光後。
開平王和中山王相繼離世。
執掌衛軍,門生故吏眾多的涼國公、韓國公、越國公等人。
也陸續交出兵權,退隱於朝野外。
直至太子白含章開始監國,正式插手內閣、六部之決議。
“本宮下發的旨意,從皇城出,透過四十九府,六千兩百多處驛站,全長近百萬裡的驛道,才能層層傳遞到各級衙門。
終究還是不夠迅速。”
白含章揉了揉發脹的眉心,他想到天工院所提議的“馳道”與“甲車”,不由地輕嘆道:
“九邊消耗甚巨,十七支衛軍數百萬虎狼,養兵不易,只怕很難再拿得出多餘的銀錢。
但不管怎麼樣,也要造設鋪開,一旦功成,從天京到九邊,旨意朝出而夕至。
足以讓政令通達,再無皇權不下鄉之說。”
這位太子殿下適才假寐了一會兒,並無多少睏意。
反而藉著涼爽的夜風,好似遊神巡視深宮,行於在寬闊的丹陛上。
於他看來,監國臨朝其實與高門大戶主事沒什麼區別。
既要操心柴米油鹽等瑣碎,對內不能冷落各房,免得出現家賊。
對外還要提防明槍暗箭,守住這份家業。
勞心又勞力,吃苦不討好。
“老二那種帶兵打仗,雷厲風行的急性子,哪裡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