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策電天公:眾星熠熠,不若一日之明(第1/3頁)
章節報錯
「皇天道圖依靠吸取萬事萬物的烙印、痕跡,作為道蘊薪火。
天、地、人三重位階,亦是囊括眾神、諸仙、十類生靈。就連陰司正神,也有涵蓋。
這其中,也許存在某種聯絡?」
紀淵默默思索,他曾經在社稷樓中,與監正化身暢談過氣運、氣數之說。後者不經意間提及,元天綱試圖撰寫人書,創出一門逆天改運的風水奇術。有傳言,他跟楊淳風師出同門,分別得傳「萬會人元」、「替天改命」。
只不過,元天綱心比天高。
認為草莽龍蛇,或隱於深山大澤,或蟄伏田野鄉間。氣數變化,捉摸不定。
所以才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勢烽煙。
欲要讓一座人道皇朝萬年不朽,必先收攏天下龍脈。於是,元天綱建言盛帝,說服師兄楊淳風。
他們攜手共同遊歷玄洲,勘探山川龍氣的流向匯聚。
最後發現蜀地有王氣,彩霞瑞氣盤旋於攀陽山,幾乎孕育出一座真龍寶穴。元、楊二人立刻下令開山鑿石,將「龍頸」截斷。
再召集民夫貫通山體,毀去風水格局,等同把一條真龍攔腰斬開。可縱然兩位風水大宗師,也未能保證盛朝國祚傳續萬載。
數百年後,一個屢試不第的私鹽販子途經攀陽山。許是喝醉了,他失足墜入山谷,失蹤五日之久。重見天日之後,如同脫胎換骨,武功突飛猛進。
沒過多久,就開啟了「天街踏盡公卿骨」的反賊人生,親手葬送盛朝最後一份國運。後世謠傳,那個私鹽販子是得到半滴真龍寶穴的神髓玉液,由此一飛沖天。
也有人說,攀陽山這條真龍被盛朝攔腰截斷,孕育出莫大的怨念。所以佔據私鹽販子的肉身,大肆屠戮宗室,焚燒皇宮殿宇。
其中內情,已經無法考證。
但紀淵深知,元天綱之所以想要創出逆天改運的風水奇術,乃是效法太古年間的初代人皇。那位至尊意欲鑄造一張通天徹地、囊括萬類的無上命圖,藉以鎮壓人族氣運。
可孰料量劫來勢洶洶,加上端坐【昊天】之位的天帝,竟然消失無蹤,尋不見蹤跡。
天庭眾神群龍無首,八部各自為戰,陣線崩塌過快,讓初代人皇功虧一簣,付出慘重代價。據說,此後人族氣運凋敝數十萬年,成為五蟲之末流,被當作口糧奉養妖、魔、邪修。
直到上古練氣士開宗立派,傳道立世,方才有所好轉。
「皇天道圖的真正來歷,應該還要早於太古,興許能夠追溯到原初。否則,又如何抵擋得了四神的虛空侵染?」
紀淵收斂心神,暫時按下無意義的猜測,轉而將注意力放到吉神、凶神的晉升上。莽山的那座死人溝,百餘年來不知多少陰魂凝聚,化為煞氣沖天的兵將士卒。
董敬瑭自作聰明,讓赤龍府的赫連烈用雷火轟開山根,使得地肺震盪,險些釀成大禍!順勢也把不計其數的陰兵陰將魂體打散,省去紀淵的煉化功夫。
他眸光閃爍,低頭思忖道:
「吉神是三山九侯先生,可以踏罡步鬥,設臺做法;凶神為增損二將,能夠增壽減祿,剋制鬼神。
看上去並無晉升的必要。只不過,等到排列命盤時,須得重定四柱,演化神煞。
到時候可以請的吉神、凶神,便不止一二數。如今沒必要節省善功陰德。」
紀淵並未猶豫太久,蘊滿神意的目光忽然一閃,落向從沒選過的人階圖錄。地階的鬼神之宗,其神龕供奉多為陰司;
天階所有的上清眾聖,則為寰宇群仙。
只不過像八部正神這等層次,神龕空懸日久,並無靈性烙印。
「人階圖錄
盡是史書留名的王侯將相,便如那關君侯義薄雲天,死後立金身,入武廟,日夜受到香火祭祀。
這種就等於從「人',被供奉成「神',靈性歸於天地,重新凝聚成形。
太古玄洲為寰宇祖庭,攏共劃分天、地、人三界,並行不悖·······皇天道圖亦有三重位階,莫非存在什麼說法?」
紀淵眼眸閃爍,緩緩掠過層層疊高,仿似山嶽的古樸神龕。
每一次晉升吉神、凶神,他都是依著心中那絲冥冥感應,尋找最為契合自身的那尊皇天或者地祇。「嗯?」
目光搜尋片刻後,紀淵眉心忽地跳動,他望向一座位於高處的古樸神龕。「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策電天公?」
靖州城外,一輛馬車碾過官道,四平八穩行駛著。身形高大的聶人英坐在馬背上,好似護衛般。
能夠讓白山刀王莊的少主如此,整個遼東估計都無幾人。
然而,馬車當中並非什麼德高望重的江湖前輩,也不是那位橫壓大雪山的絕巔宗師出關走動。只有一位頭戴帷帽的妙齡女子,端莊大方跪坐於內。
觀其身姿,曼妙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