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遠走江湖 爭世間 第五十五章 木嶽校尉(第2/2頁)
章節報錯
莫離天笑道:“你定然猜想不到,便是那個紫衣小丫頭,聽說了你在奎山有個基業,便吵著去了奎山,一到了那裡,便將所有農事運作都接管了過去,木紫藤姑娘如今是她的助手,將你大弟子趕了回來幫你做事。”
董非青聽了,心中有些愧疚,他將紫衣帶了回來,卻未能多陪陪她,反而讓她為自己操勞這麼多事。
莫離天道:“你也不用心疼,據春澤說,這個紫衣丫頭簡直天生就通農事,在奎山基地簡直如魚得水,現在連小奎村的那些老莊稼把式都服氣得很。如今正是興致勃勃,十分開心。”
董非青也笑了起來,想起紫衣在那小山谷裡伺弄花草,她一身天生神通,水、木、土系功法只略一感應便能施展,如今在奎山之上伺弄莊稼,也算是聊以解悶,於是也便放寬了心。
與莫離天商量了一下甘國的事情,董非青又去找了下俞鴻,詢問穀神教宗門之事,俞鴻頗為興奮,如今穀神教周邊勢力,可以說服服帖帖,而靈鷲觀秦霄老爺子也奔走四方為穀神教造勢,等到明年開春,方圓數百里之內的所有村莊,都將改用穀神教提供的種子種植。
俞鴻越說越是興奮,一張老臉上滿是自豪之情。
董非青很是勉勵了俞長老一番,叮囑他守好山門,如遇難事可去諮詢黎先生,而俞鴻探知董非青並沒想任命黎先生為宗門長老,只是作為智囊客卿,心裡也是暗暗鬆了一口氣。
董非青帶了七名弟子下山,除了徐春澤兄妹、張春翰、曲春遙之外,還有俞春生、俞春發、蔣春喬三人,這七名弟子在目前穀神教三十五弟子中,無論修為見識,都是比較出色的,其餘弟子繼續修煉,兼守護山門之事。
一行人離了穀神山,快馬急行直奔易城。
到了易城,只見百里赤的先鋒軍隊已經兵臨城下,此時易城城門緊閉,城樓上甘國軍士嚴陣以待,百里赤正在城下走馬來回,大聲喝罵,命甘國軍士速速獻城投降。
董非青勒住了馬,若有所思片刻,便回頭對七名弟子道:“自你們入門以來,都是在宗門內閉門修煉,雖然長進很快,但畢竟見識少了。所謂紅塵煉心,這兵戈之事,也是一個極重要的機會。我手書一封,你們帶著去見一下瑞國百里將軍,參與一次戰場搏殺,定會有所增益。”
七名弟子十分興奮,齊聲應諾,董非青下了馬,匆匆手書一封信,交給徐春澤,讓他們自行去找百里赤報道,又叮囑道:“待你們覺得自己歷練有成,便可隨時離隊,去甘平城的桂花酒坊尋我便是。”
見徐春澤帶著師弟師妹們進了軍陣,董非青便自己撥馬繞開了易城,從山路穿過去,向甘平城而去。
他之前在甘平城下,曾經在六七處地點都佈設了風雷神木樹枝,但他此行乃是探看甘國虛實,自然要沿途行走。
從易城到甘平城之間,路程有三百餘里,城池六座,此時已經接到易城報警,都在關閉城門,加固城防,沿途多有甘國軍隊匆匆調防路過,鄉野之間關門閉戶,民眾扶老攜幼,滾滾向就近城池奔去。
董非青攔住一個鄉民,打聽周邊路途,那鄉民指點道:“前方便是鐵釜關,我們這裡跟易城有六十里,向來是防護重鎮,常年都有軍隊駐守的。過了鐵釜關,再向南五十里,就是簡陽城了。”
說完,那鄉民便要離開,董非青急忙攔住他,笑道:“老哥啊,把你帶著的衣服賣給我一套吧。”說著從行囊中取出一大包乾糧遞過去。
此時兵荒馬亂的,給錢都不如給糧食來得實惠,那鄉民臉上一喜,急忙接了乾糧,從身後包袱裡取出幾件半舊衣服給了董非青,千恩萬謝地走了。
董非青尋個地方換了衣服,臉上抹些灰土,看著便與甘國鄉村尋常農戶沒有半分不同了,隨著流民隊伍,毫不費力地混進了鐵釜關。
他此行的目標,是鐵釜關守軍中的一個校尉。按照莫離天給他整理出來的資料,這個校尉乃是貨真價實的南越族人,本名木嶽,化名林嶽,自幼便入甘國定居,成人後從軍,積功升至校尉,在南越千方百計送入甘國潛伏的人中,算是軍階較高的一個了。
按甘國軍制,一軍以伍和什為最基層的建制單位,設伍長和什長,五個什為一隊,五隊為一營,五營為一校,也就是說,一名校尉統帥約一千二百五十名士兵,這在甘國軍中,已經算的上是中高層軍官,要知道,做到一軍中校尉之職,便有獨立領軍、行使軍法之權,而校尉之上,便是四校為一師,這是甘國軍制中最高建制單位。
一師往往並不駐紮一地,比如這鐵釜關內,原本便是隻有這一校駐紮,近期因為瑞國渡江,這才將這一師另外三校調來,而且並不全部駐紮城中,而是派出一校,在鐵釜關與易城之間的通道上紮寨,另兩校則分別在鐵釜關城下以及鐵釜關之後,負責轉運糧道安全,真正駐守城中的,依然是最早的這個校。
進城之後,董非青找到甘國軍隊在城中的駐紮之處,繞著軍營所在,幾個地點留下暗記,然後便尋了個偏僻所在,靠在牆根處,用幾塊石頭搭了個小小的三角形狀,便閉目養神等待。
過了半日,只聽馬蹄聲響,董非青微微睜開眼,只見一隊甘國士兵,約有十餘人,不急不慢地向這邊行來。
為首的一個甘國將領,看服色乃是個營侯,臉色黝黑,面容嚴峻,他一邊前行,一邊與身邊計程車兵指指點點,貌似在巡視城防。
待走到董非青身邊,那營侯在董非青身邊的石頭堆上掃了一眼,便仔細看了看董非青,問道:“咦?你不是易城外徐家老店的夥計麼?我上次去易城,還在你那店裡打過尖的。”
董非青臉上泛起一絲微笑,睜開眼仔細打量了那營侯一下,便笑道:“原來是軍爺啊,上次您還賞過我一塊碎銀子呢。”
那營侯道:“這麼說,你是從易城那邊過來?”見董非青點頭,便道:“你跟我走,將軍正急著瞭解易城態勢。”董非青起身,便跟著隊伍向軍營走去。
走出了這條街巷,四下已無閒人,那營侯放慢了腳步,靠近了董非青,低聲問道:“從何處來?”董非青低聲答道:“雲頂越山。”
那營侯面有喜色,又問:“有何憑據?”董非青從懷中掏出一塊石符遞了過去。
那營侯仔細看了看,臉上神色頓時緩和下來,四面看了看,低聲道:“我這一隊,都是自己人,但軍中有暗衙勢力在,需要小心。”董非青點頭會意。
進了大營,迎面站著三四個身著黑色鎧甲之人,臉上也罩著黑色面甲,周圍巡哨或路過的甘國軍士都躲著他們走,倒顯得這三四人格外突出了。
那營侯臉上浮起一絲怒氣,卻只哼了一聲,便帶著董非青向一旁走去。
哪知道他避開對方,對方卻迎上來將他攔住了,冷冷道:“崔營侯,這是什麼人?軍營重地,豈能帶閒雜人等進入?”
那姓崔的營侯只是不想惹事,卻也不代表怕了對方,當下便挺直了身子,不鹹不淡地回答道:“我軍中事務,怎麼你們暗武尉也要管?此人從易城而來,我要帶他去見將軍,瞭解下易城方面的戰事如何,諸位反正也是不用上戰場的,想來也沒什麼興趣聽吧?”
那暗武尉聽了崔營侯夾槍帶棒的一番話,竟然目光毫無波動,盯著董非青看了幾眼,董非青只是將手袖在袖子裡,低頭不語。那暗武尉仔細看了董非青的穿著服色,卻也沒看出什麼破綻,便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崔營侯刺了那暗武尉幾句,也懶得再管他,吆喝一聲道:“走。”便帶著眾人繼續向大帳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