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在熟悉的航道里面,楊乾的艦隊24小時可以達到恐怖的420公里。

也就是說,從黃河入海口一直沿著海岸線,在熟悉的航道里面行駛,每天420公里,一直到小本子那邊。

滿打滿算也就4天左右,當然這是最理想狀態,一般可沒有那麼好的事情。

比如清晨起霧,比如晚上下雨,比如起了風浪之類的,大海就像個小姑娘,說翻臉就翻臉。

所以全長1600公里的路線,真要走的話,八天到半個月左右。

畢竟,理想狀態永遠是理想狀態。

楊乾寧可慢一點,都不想讓船隊有覆滅的風險。

還有比如冬天,冬天可能24個小時中,全功率四個小時肯定達不到,能有兩個小時就不錯了。

因為要取暖用電,外加冬天新能源戰艦的續航里程,一直很拉胯,還好有風帆,也算是另一種增程式了。

八天的時間匆匆而過。

此時天氣已經炎熱起來。

但不得不說的是,楊乾已經把整個戰船程序都給加快的不知道多少年。

大航海時代的歐洲,當海船從外面掠奪黃金,香料返回,輕鬆能賺取數十,上百倍利潤後,上至國王,下至平民,幾乎都瘋了。

可船上的生活卻是一言難盡,大家只看到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其實就是一群小偷和強盜到處掠奪。

只有船長等高階職位才能有船艙住,一般的船員基本都住在軍械庫或者雜物庫的甲板

上,高階一點的職務,也就比別人多個吊床。

當時沒有冰箱保鮮與防腐劑,肉類一天就會直接臭掉,但水手們一出去就是一個月甚至好幾年,要確保食物不腐敗,只能使用特殊的方法,那就是醃製。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水手的食物就是一些簡單的醃肉和乾麵包。

歐洲人透過新增硝酸鹽或者糖,對肉類、魚類與蔬菜等食品進行研製,目的是降低食物中的水分,達到延長儲存期限。

而水手吃的麵包長什麼樣子呢?當時普通的老百姓只能吃混合的黑麵包,少量的白麵粉摻著燕麥、大麥和各種豆類,甚至麵皮和木屑,這怎麼吃啊?

當時歐洲鄉村烤爐是公共的,可不是人人都有烤箱,人們每隔幾天就烤一個巨大面包,算是幾天的主食。

為了防止變質,麵包必須烤得又乾又硬,硬到什麼程度呢?很多時候啃不動,只能將黑麵包用水煮開後才能下嚥。

水手吃的麵包品質更是低下,因為一放就是好幾年,很多面包又乾又硬,甚至還長了蟲。

不過外出打拼,長蟲也只能當補充蛋白質了。

吃麵包都如此精彩。

肉類如果沒有經過處理,想必更加驚悚。

醃製可以讓肉類變得不適合微生物生長,延長肉類的壽命。

但因為缺乏很多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因此水手生病的機率甚至死亡率非常高。

這些疾病之中,最廣為流行的就是壞血病。

直到17世紀

中期,有專家發現新鮮蔬菜、檸檬、柑橘的神奇作用,壞血病才慢慢得以防治。

水手在海上吃的肉類必須儲存好幾年以上,所以必須經過更特殊的處理。

英國皇家海軍的標配就是鹹牛肉。

這種肉都是生牛肉用鹽醃,等其風乾透之後發給水手,相當於肉類的「木乃伊」,保質期長達107年!

想吃的話必須拿斧頭劈開,再用水煮上幾個小時才算熟,牙口不好的也嚼不動,這種肉的味道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