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他不在更省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法子趙老大媳婦也在用,她們都是從古氏那裡聽來的,古氏現在終於如願以償,進了豆乾小組。
幹活時,聽到媳婦們心疼漢子的手,古氏一時興起,便教了大家這個法子,幾個細心的媳婦回去給漢子們試了,果然有效。
因了古氏在四盛拿額外分紅的事情上的拱火,大家對她本是冷淡疏離的,聽她主動告訴這個偏方,大家的態度便稍稍有了一些緩和。
古氏和隨意媳婦兩個是新進到豆乾組的婦人,是替代孫寡婦和楊氏的。
孫寡婦和楊氏兩人特意被調出來,專門做布包的營生了。
鎮上的攤位只賣葦編制品有些單調和浪費,四盛就同意了素雪的意見,加上了布包生意。
要做布包營生,當然少不了孫寡婦,對了,現在應該叫她孫何氏。
孫家其實不止孫何氏母子三人,坡底村孫家其實是個人口眾多的家族,孫何氏的男人孫老五的父輩就有兄弟四個,孫老五的親兄弟也有八個。
前幾年,孫老五去幫人打井,不幸被塌死在井底下,孫何氏就成了寡婦。
因為家裡兄弟多,爹孃難免有些偏向,孫老五活著的時候嘴有些笨,很不受父母喜歡,連帶的,孫何氏也不被公婆待見。
孫老五去世後,公婆就更嫌棄孫何氏這房人了。
有次,孫何氏的婆婆病了好長時間一直不見好,便去找了高人給算了算,高人一掐指,算出來孫婆子的病是被孫何氏克的。
高人說孫寡婦命硬,六親緣薄,早年就剋死了自己的親爹,嫁人後又剋死了自己的男人,現在還要克公婆。
孫婆子一聽大驚失色,忙求高人救命,高人收了錢便給了兩條化解的辦法:一是將孫寡婦趕出孫家,二是將孫家五房分出另過。
孫何氏還有紅麗和紅勇兩個兒女,要趕走了她,就得有人養著孫家這倆孩子,孫家各房人丁都很興旺,兄弟幾個各自都有子女,大家都不願意白白養活五房的兒女。
最後,孫家狠狠心,就單單地將五房分了出來,讓一個寡婦帶著年幼的兒女獨自過活。
當時村裡很多人都替孫何氏打抱不平,給孫何氏出主意讓她想辦法留在孫家,可孫何氏並沒有反抗更沒有哭求,毅然決然地帶著一雙兒女另立了門戶。
分家後,孫何氏除了種著分得的兩畝地外,還用自己的針線上的長處,從鎮上繡坊接了些活計回家做。
村裡人誰都不知道孫何氏接繡活能賺多少錢,只是看到孫家五房,並沒有像人們以為的那樣,孤兒寡母越過越窮,潦倒病弱。
倒是看著孫何氏一家,穿的用的都比分家前好了很多,就連兩個孩子的臉色似乎都豐滿紅潤了不少。
孫何氏既然有做繡品營生的經驗,那合作社這布包生意的領頭人少不得由她來做了。
孫何氏倒也沒矯情,牛老太和王老太找她一說就同意牽這個頭了。
她當天就找素雪商量出了鎮上要賣的布包品類:腰包、荷包、揹包、挎包、提包。
素雪設計出幾種樣式、花色,孫何氏跟楊氏一起去鎮上採買回了布料,做出樣品來,再教院子裡的有空閒的婦人們一起做。
這布包營生也就開了頭。
四盛既然跟跟馬順說好了,合作社在鎮上的攤位第二天就擺出去開始營業了。
合作社的攤位已經開張幾天了,素雪都沒能抽出時間去鎮上看看,她和汪澤然、張富幾個在院子裡忙著帶識字班,當孩子王呢。
現在有三個營生,四盛、張屠戶以及院子裡的人都忙得團團轉,教孩子們的事自然就落在素雪他們幾個小助手頭上了。
素雪只聽說鎮上葦編制品賣得很好,腰包、荷包生意也還過得去,便沒再關心了,放空了頭腦,在孩子群裡混日子。
這一天,識字班輪休,素雪便與汪澤然搭了大盛的順車去了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