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皇城的晨曦(第2/2頁)
章節報錯
羊耽這才向北面揖禮道:「昔有漢孝獻皇帝,受封為魏山陽公,臣以為,今日可封魏帝、為晉陳留公,仍建國於陳留國。」
他從餘光裡瞥見,皇帝秦亮的反應、與剛才沒什麼不同,只是回應更快:「嗯,不無道理。」
這時鐘會才揖禮道:「臣與羊公之見同。另請策封魏諸王以亭侯、都鄉侯,禁錮入仕十年。」
秦亮再次回應道:「卿等所言,各有道理。」
四下再次安靜了下來,雖然偶爾有人輕聲說一兩句話,但無人再當眾進言。
對於這種事,大臣本來就不太好說什麼。便只有鄭衝那樣,想稍微挽尊;或是羊耽鍾會這般,想為皇帝分憂、才提出另外的選擇。
等了一會,秦亮便合攏一張紙,轉頭看向中書監王明山、中書令陳安,「朕以為,太常與大鴻臚之言甚妥,因有漢孝獻皇帝之事在前。詔令封曹啟為陳留公,食邑萬戶,都陳留國之考城。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魏制。」
兩人彎腰一拜。秦亮接著說道:「魏諸宗室,論親疏封大晉亭侯、都鄉侯等;沛王封鄉侯,金鄉公主為鄉主。魏朝時已禁錮曹氏宗室,詔書中不再提及,待幾年天下安寧、下詔解禁錮可矣。」
陳安等揖道:「臣奉詔。」
大夥紛紛拜道:「陛下仁德!」其中司隸校尉秦朗的贊聲比較大聲,大概是對單獨策封沛王、金鄉公主挺高興的。因為沛王兄妹雖然姓曹,生母卻是杜夫人;恰好秦朗的生母也是杜夫人。
這時秦亮轉頭看了一眼南牆的窗戶。羊耽等也才察覺,朝陽此時剛剛升起,一縷柔和的陽光已斜照進了西廳。清晨日出之前,君臣便已處理了幾件大事,可謂神速。
秦亮的聲音道:「朕的早膳簡單、今日便不邀諸卿用膳了,爾等回府寺再吃罷。」他轉頭看向陳本,「以前廷尉的庖廚不錯,尤其烤肉很香,卻不知換廚子沒有。」
陳本說道:「臣沒太注意。」
司徒高柔笑道:「陛下幸廷尉府之時,臣還是廷尉。」
眾人聽罷跟著笑了幾聲,氣氛隨之變得輕鬆了不少。秦亮便從筵席上起身:「朕去用膳,諸卿先散了。」
羊耽等人伏拜告退,陸續退出了閱門西廳。
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官員,回府寺辦公很近;尤其是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那些人,出閱門就能看到庭院門樓。但羊耽、鄭衝、鍾會等九卿的府邸都在宮城外面,便要走一會了。
除了大司農、宗正、少府三個人在東掖門附近,剩下的人要走西掖門和閶闔門出。但不管怎樣,大夥都要先出止車門,好去那裡乘車。
或因很多官職暫時沒變、幾個公卿基本都是熟人,各自便與熟悉交好的人一起走,三五成群往止車門
步行。其中只有一個人在後面,鍾會與公卿們確實不太熟!
鍾會比較年輕,而且他在秦府幹了好幾年的屬官,與他熟悉的秦府掾屬、大多都被暫時安排到了門下省尚書省,只有他被任命為了大鴻臚,所以回府不同路。鍾會便獨自吊在隊伍後面,默默地跟著往南走。
羊耽其實不喜歡鐘會這個人,妻子憲英更是對他很厭惡。但同朝為官、鍾會又成了皇帝親信之一,像羊耽這樣做了多年官的人,不可能在小事上與鍾會交惡。
於是羊耽主動放慢腳步,與鍾會招呼了一聲,說道:「先前在西廳,著實是湊巧了。」
鍾會站在原地等了片刻,接著一起慢行,轉頭笑道:「羊公年長,先進言無妨。」
羊耽點了點頭,說道:「士季不愧年少成名……」他本想稱讚一聲才德兼備,但想起叔子的評價、有才無德,羊耽也挺認可,便沒說出口。
鍾會擺手道:「僕這樣的名,不過是虛名。而陛下只長几年,卻是威服天下、真正的盛名。」
羊耽聽到這裡,附和道:「陛下以武開國,已有雄主之風。」
他倒不是因尊上位、而違心恭維。今上確實有過許多震動天下的大功業,無須名士之間相互抬舉,卻連目不識丁的小民、應該都知道那些大事。
「感謝書友「孚若的米蘭」,又一個大盟主!我陽了還沒好利索,要推遲幾天加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