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毫不猶豫道:“以我之見,當今天下,恐怕無人能及!”

盧氏低頭想著什麼,接著問道:“攻下漢中這麼大的功勞,定將聞名天下罷?”

秦朗沉吟片刻,眼睛炯炯有神、不禁沉聲道:“以仲明之才,成就遠不止於此,我們秦家必將在青史上留下重筆。”

三人都怔怔地看著秦朗,但他們的神態、又各有不同,心情大概也不一樣。

……朝臣們離開殿中,王公淵王明山照例去了大將軍府。兄弟二人進邸閣拜見阿父王凌時,大將軍掾屬裴秀、賈充等人也在場。

前線奏章剛剛送到洛陽,朝會上也廷議了此事。今日眾人在邸閣廳堂議事,話題仍是談漢中的情況。

不過大夥的言論,只是站在朝廷國家的角度、議論漢中攻守之勢。

在場的人裡面,王公淵的心情最是沉重。他當然能很容易想到,一旦秦仲明攻下漢中,其名聲之盛、軍功之大,恐怕除了大將軍、王家其他人都難以匹敵了!

議事之後,眾人陸續向大將軍辭別,公淵是最後走的。

廳堂裡屋的木地板稍高,公淵剛跨下木臺,不禁又回頭看了一眼。只見父親王凌還站在木案後面,目送著自己。

王凌發現公淵的動作,朝這邊輕輕點頭示意。公淵轉身再次揖拜,猶豫了片刻,重新向門外走去。

剛才公淵本來打算留下、單獨與阿父談談,但終究還是作罷了。

道理他都明白,攻下漢中對幾個輔政家族都有好處,可提升威望、穩定人心云云。

不過對於王家人、尤其是嫡長子王公淵,利弊何如,又豈是三言兩句能說得清楚的?有些東西除非完全不讓人看到機會,否則實難調整心態。

阿父是七十好幾的人了,自然與公淵的感受不一樣。

公淵走出邸閣,隨即乘坐馬車回宜壽裡。他是倵衛將軍,平時並不住大將軍府,仍居住於宜壽裡的王家宅邸。

回到家裡,便見妻子諸葛淑迎了出來。公淵吩咐諸葛淑取來居家衣裳,把身上的官袍換下。

諸葛淑一邊忙活,一邊高興地說道:“妾聽說仲明又打了勝仗,打敗了姜維?”

公淵聽到這裡眉頭微皺,隨口道:“汝的訊息挺靈通阿。”

諸葛淑道:“阿父不也在殿中做尚書嗎?妾今天與姐姐見過面,聽姐姐說起了漢中之事。”

公淵默默穿好寬鬆的袍服,這才道:“魏軍的局面不錯,不過只要仲明平安無事、把洛陽中軍帶回來就挺好了。”

諸葛淑興致勃勃地說道:“聽說仲明很可能攻下漢中,獲得大功!”

公淵“嗯”地回應一聲,轉身走出了房門。空中隱約傳來了絲竹管絃之聲,他又見陽光明媚、天氣很好,遂信步去了東側庭院。

一直待到黃昏時分,公淵才回自己住的庭院。

正當他入席用膳,放鬆下來,以為這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卻忽見一個侍女急匆匆地走到了門口。侍女揖拜道:“稟君侯,大將軍府出大事了!”

公淵放下筷子,轉頭看了一眼門外黯淡的光線,脫口問道:“這會能有什麼事?”

侍女說不清楚,慌忙道:“大將軍府趕來的人,還在前廳門樓。”

公淵立刻從筵席上起身,看向同樣一臉詫異的諸葛淑,說了一聲:“我去前廳庭院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