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第2/3頁)
章節報錯
倒黴鬼,你好像步入其中了。
安全的城市不再安全,又或者說,我們和怪異共同生活在一起,只是平常看不見對方而已。
集合以上的要素,我按照遊戲那樣,搞了個聲望系統,也就是都市傳說,來進一步填充這個城市。
一個充斥著各種亂七八糟的怪異的城市,但幸運的是你不會死,並且還擁有著超能力。
是啊,本書實際上我寫的時候,預想的就是一個,各種怪異橫行的都市異能。
用大家便於理解的方式來講,就是機動特遣隊成員的工作日常。
有了怪談之類的要素,那麼也應該有san值之類的設計了,但我不想直接粗暴地弄個什麼san值槽,來表示角色的精神狀態。
在確定了描寫歐泊斯這座城市時,我覺得倒不如從周圍的環境入手。
秩序局到處都存在著絕對理性的幾何體,稜角分明秩序感拉滿,但隨著許可權的提升,人們眼中的“墾室”也發生了變化,絕對理性的幾何體開始變得柔軟,筆直的線條不再,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堆詭異的曲線,就像怪物扭曲的猙獰模樣。
這是我在寫書時萌發的一個新的想法,用理性的幾何體代表穩定秩序,可當幾何體開始崩潰,變得柔軟扭曲時,便是瘋狂的開端,從側面表現san值的起伏。
所以常態下,秩序局是絕對的理性幾何體,而彷徨岔路則是扭曲蜿蜒的建築群。
不過歐泊斯終究是一座凡人的城市,超能力者的互相大戰總不能變成城市拆遷,所以有了“虛域”一類的設計,就像一個個副本,等著大傢伙下本。
外表看起來是座小房子,裡面實際上是個巨大的迷宮,這種空間錯位感我很喜歡,比如《控制》裡的太古屋,基金會的一個專案“見鬼的宜家傢俱城”,這個傢俱城大的離譜,把很多人都困了進去,和宜家的員工鬥智鬥勇,還有一個專案我記不太清了,應該是“九龍城寨”,描述和“宜家家居城”差不多,也是內部空間扭曲,大的離譜。
熟悉銀河惡魔城類遊戲的讀者應該知道,當你把一個區域探索的差不多時,你往往會開啟一個“捷徑”,讓地圖之間聯絡起來,就比如“墾室”的“廢墟區”裡,會不會有扇門,通往一些奇怪的地方。
我很喜歡詳細地描寫一個城市,就像上本書中的舊敦靈一樣,我在看很多作品時,它們很少會去描寫這些,我記得我小時候看《火影忍者》時,就很好奇鳴人家到底是什麼構造的,這些忍者跟樹上的猴一樣,建築也變得亂七八糟,在哪都能掛人,我就覺得,這種感覺十分新奇。
當然,也有人問了“這城市跟哥譚一樣,怎麼妖魔鬼怪全在這了”。
別問,問就是伏筆,我這人向來挖坑必填,到時候會給各位一個滿意的答案。
然後大家也能感覺出來,我在有意設計一些符號,秩序局本身,以及各個部門,我都在設想一些完善的圖示,連帶著彷徨岔路的瑪門幣等等。
這部分我受到羅伯特·蘭登的影響比較大,他是丹·布朗筆下的虛構人物,一位符號學教授,每次看到他對一個符號侃侃而談,講其背後的含義與歷史時,我都覺得“草好炫酷啊”,在那之後,我便開始有意無意地設計這些。
鎖鏈與劍、毒蛇纏繞的果實、杖劍等等。
電影方面對我近期影響較大的是《突襲》,我感覺這個影片真的重新整理了動作片,血漿、拳拳到肉,從頭打到尾。
劇情?什麼是劇情,劇情就是時間、地點以及要打幾個人,是打殘還是打死。
真的太讚了,各位有興趣一定要看看,受此片影響,我成為了一個“走廊戰神”愛好者。
基於以上這一切,加上我之前做美術的,可能是職業病的原因,我總是想要儘可能地呈現那種畫面感,嘗試將我的故事風格化。
就像一段遊戲的主題曲,雖然換代,但主題曲的旋律不會變,最多隻是變奏而已。
廉價的血漿與刺耳的音樂,還有兩個暴躁老哥,談笑風生地撬開大門……
我很喜歡這種黑色幽默,還有一些奇異的、難以用描述的怪誕感,給我這種感覺最深的,印象大概是褻瀆三部曲裡的《聖山》,結尾裡畫面拉長,攝像機出現在畫面裡,一瞬間腦子都感覺要炸了。
以上大概就是目前讀者好奇的一些問題,就像我在“時隔117天的上班”裡寫的那樣,寫書是個很玄學的事,思維是有關聯性的,一個又一個的想法相互碰撞著,指不定就在哪被啟發了。
說來,講個冷笑話,最初有這本書的想法時,故事完全不一樣。
本書的時代背景約為二十世紀,而最初的原貌,是個後啟示錄,主角也個不死者,但本質上是個執行不知道多年的機械人偶,而啟發我最初想法的作品,是《異種族xx店》。
至於怎麼啟發的,我就不說了。
沒想到吧,各位,我也沒想到,啊哈哈哈,笑死了,當時和朋友聊,我最初的想法時,他問我是什麼想到的,我屬實是沒好意思說出來,好在最後改的面目全非了。
又比如“中轉站”中林立於黑暗裡的諸多大門,其實本章說裡的一個老哥猜對了,我當時寫這個東西時,想的就是《怪物電力公司》。
我設想過這麼一個情況,《怪物電力公司》裡,每一扇門都通往人類的世界,怪物們則要入侵其中,可假如他們角色互換呢?
人類面對著數不清的大門,而門後藏著一個又一個未知的東西,這些門可能通往酒吧、員工宿舍,也可能通往某種瘋狂的死境,亦或是沉眠的怪物。
更糟糕的是,有很多門已經被人遺忘了,它們就藏在黑暗裡,指不定哪天就被從另一端開啟。
就比如日升之屋。
“鑰匙”和“門”,就像特定的傳送門一樣,讓城市的空間變得更加複雜起來。
還有的就是“場景的動態”,就像我之前提及的城市建築的設計,我很在意這種氛圍感,這種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