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清君側,正朝綱,怕不是要回京謀逆。”

“這是要排除異己,獨攬大權啊!”

“這五年是殺得人頭滾滾,如今獨攬大權,十七路反軍,更是平了十三路。剩下幾路,不過小打小鬧,已然成不了氣候。我看接下來,怕是要登基稱帝了吧!”

“此子謀略過人,戰法無雙,但是......謀逆之臣,不取也罷。”

“......”周邊眾臣之語,紛紛擾擾。李中和心中越發煩躁。

“無需多言,且看便知。”......

“萬勝!萬勝!萬勝!”大軍戰陣嚴密,伴隨著戰鼓,大步向前。汪國端坐於戰車之上,目光冰冷。

“恭喜丞相,今日內襄陽可破。襄陽一破,趙賊便平。餘者不足為懼。屆時,天下一統,丞相隻手挽天傾,遍數史書,無任何一人可比。憑此功績......”說到此處,謀士頓了一頓,扶了扶頭上發冠。

“可令漢帝退位,丞相!”

“住口!”汪國冷冷地打斷了謀臣之語。

“本相之心,天地可鑑,豈容你胡言亂語。念你功績,饒你一命,回家養老去吧。”

“丞相!丞相不為自己考慮,當為子孫後代計。他日丞相故去,新皇登基,為子孫之禍。丞相一人身死,連累九族。”汪國微微一嘆,目光停頓:“本相之心,你跟隨多年豈能不知。走到這一步,實乃時勢所迫。如今,襄陽將破,天下即將一統,於我卻是無喜。這些年,南征北戰,東奔西走,只為漢室中興。眼下漢室將興,你我都曉得,如今更進一步便是榮登九五,御宇天下。但......我心不喜。”

“遍數史書,如這般開闢新朝者,數不勝數!可,匡扶舊朝,還政於帝的事蹟可有?”

“沒有。”謀士冥思苦想許久,這才苦澀道。

“正因沒有”汪國哈哈的撫掌一笑,語氣不復剛剛低沉,嘹亮無比:“我正是要走前人為走之路。”

“青史之上,超越我者,還有何人?”

“哪怕如大漢太祖,英明神武,但仍有大秦太祖可以比肩。”

“開闢新朝,不過享受富貴幾百年,而青史留名,萬載之後,世人誰有知大漢太祖,但卻依然知我。”

“而子孫富貴,只要死我一人,新皇登基不會為難絲毫,反而要裂土封王,與國同休,以此樹立榜樣,鼓勵後人。”

“我這一生,享受過沙場征戰,享受過榮華富貴,也嘗試過權傾天下。此生足矣!”

“但求我之光芒,冠蓋青史!”......漢林殿內,眾重臣久久不語,震撼無比。

許久,一道聲音才打破中間沉靜。

“好一個,冠蓋青史。狀元已定,哈哈哈哈,大漢可興,大漢可興啊!”漢歷609年,汪國中新科狀元,進士及第。

漢歷615年,天下大亂,流民遍地,皆揭竿而起。同年,汪國掌禁軍神衛。

漢歷616年,時局糜爛,禁軍神衛奉命平亂。......漢歷617年,朝臣腐朽,神衛軍回師一擊。

清君側,正朝綱。漢歷623年,天下大統。正當當年老臣以為汪國將還政於帝,中興漢室的時候,汪國攜隻手挽天傾之功,改朝換代,登基稱帝,立國號為周,定都雒陽。

登基那日,汪國站立高臺,遙望遠處,目光冰冷。高臺之下,人群密密麻麻,皆為周朝之民。

“終究,還是敗給了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