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永垂不朽(第1/4頁)
章節報錯
鉅鹿黃巾軍不愧是太平道本部的精銳之軍。
十數萬黃巾兵將在士氣雪崩之後,竟未直接崩盤,而是仍頑強與十三四萬虎賁軍將士血戰大半個時辰之後,才終於全線崩潰。
擰成一股繩的軍陣崩散,化作烏泱泱的人海,漫山遍野的向著四面八方奔逃。
十數萬虎賁軍將士,也隨之兵分四路。
陳勝統轄從邯丹風塵僕僕趕到鉅鹿的虎賁軍將士們,留守鉅鹿本陣。
李信、陳刀、灌嬰兵分三路、三面出擊,如同牧羊犬圈羊一樣,將漫山遍野奔逃的十數萬鉅鹿黃巾兵卒,圈起來屠殺!
夜空下聽不到逼降的呼喝聲。
只有一浪高過一浪的喊殺聲。
以及籠罩在喊殺聲之下的零星哀嚎聲……
陳勝面無表情的拄著泰阿劍站在喊殺聲的中心,置若罔聞!
他有很多招降的理由。
也有很多招降的大道理。
但他不能開口。
至少此時此刻,他不能開口。
此戰算不上是他從戎生涯以來最兇險的一戰。
但此戰卻是他從戎以來打得最為慘烈的一戰。
敵我三十多萬大軍孤注一擲的血戰個時辰。
無論是太平道那些道士起壇作法,招來風雨雷電。
還是他揮劍如大江長河,在黃巾軍中來來回回的砍殺。
都未能將敵手嚇退!
黃巾軍最終的全線崩盤,與其說是士氣跌至谷底而崩盤。
還不如說是因為希望熄滅、信念坍塌而崩盤……
三十多萬兵馬,孤注一擲的鏖戰了一個多時辰。
兩方至少死傷了十萬人。
母庸置疑。
等閒的兵馬的確是頂不住這麼高的傷亡比。
但虎賁軍與鉅鹿黃巾軍,都不是等閒兵馬。
也不用置疑。
為什麼短短一個多時辰,就能傷亡這麼多人。
此戰本就是非典型戰役,正經的兩軍交戰,不會有主帥親自領兵衝鋒陷陣,更不會孤注一擲的將麾下所有兵馬一次性全押上戰場!
對鉅鹿黃巾軍來說,此戰既是他們太平道的生死存亡之戰,也是他們自身的生死存亡之戰。
對虎賁軍來說,此戰既是他們虎賁軍的崛起之戰,也是他們大漢覆滅太平道的決定性戰役。
雙方都拿出了打絕戶仗的決絕氣勢,針尖對麥芒的血戰一個多時辰,十萬人……僅僅只是保守估計!
都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縱使陳勝佈局得當,虎賁軍未戰便已先贏一城,但其實在張良徹底豁出去,指揮十五萬以逸待勞之軍出營決戰之時,他戰前所積累的那些優勢,作用就已經很小很小了,頂多算得上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