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既生良、何生勝(第1/4頁)
章節報錯
鼓,作為冷兵器戰爭的重要指揮工具,從材質、形制,再到節奏,可以細分為很多種。
戰場上最常用到的兩種鼓,就是戰鼓和步鼓!
戰鼓雄壯且密集,如狂風驟雨。
其作用。
一是傳達統帥的進攻號令。
二是作為激勵士卒奮勇殺敵的戰歌。
久經沙場的老卒,甚至能透過戰鼓,判斷出敵我雙方的態勢。
比方說己方戰鼓節奏穩健、鼓點整齊,而敵軍的戰鼓卻亂作一團、只恨不得將鼓皮都錘破。
不消說,肯定是己方大軍已經佔據上風,這個時候就當奮起餘力,一波徹底沖垮敵軍的軍陣,這就是“一鼓作氣”的由來。
而步鼓則不然。
步鼓是作為統帥指揮大軍推進的工具,一來可以透過步鼓把握大軍推進節奏。
二來,可以透過步鼓穩定軍心,將大軍擰成一股繩。
有點類似於“一二一、一二一”這樣的口號。
須知冷兵器戰爭,雙方數萬、數十萬大軍面對面的列陣廝殺,對底層士卒造成的心理壓力,足以將一名訓練有素的成熟士卒活活逼瘋。
這種時候,若沒有一個聲音替他們頂住心頭的巨大壓力,告訴他們下邊該怎麼做,極大可能就是統帥的進攻命令一下達,麾下的兵將就將平日裡反反覆覆訓練的軍陣、配合、指令等等內容,全部拋到九霄雲外,如同烏合之眾一般全部一窩蜂的衝上去。
這既打亂了大軍的統一部署,也會令士卒將寶貴的體力消耗在毫無意義的衝刺和奔跑上。
試想,正常人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完兩三里地,手軟腳軟得連吃飯的傢伙都抓不穩了,那是去殺敵的嗎?那是送上門給敵軍屠殺!
戰鼓、步鼓細說起來或許有些複雜。
但戰場區分這兩種鼓聲卻十分容易。
戰鼓的鼓點是:‘咚咚咚咚咚……’
而步鼓的鼓點卻是:‘咚、咚咚、咚……’
哪怕是初次上陣的新卒,都能在十夫長的提點下,明明白白的區分兩種鼓聲。
而現在令韓信面色大變的,顯然不是虎賁軍的步鼓本身。
李信部迂迴二渡漳水,本就在他的掌握之中,連李信大機率會在今夜發起襲營,都在他的算計之中,他又怎麼可能會因為漢軍的步鼓,在自家大營外響起而面色大變?
韓信為之面色的,是李信部擂動步鼓,背後的含義。
誰人襲營會用步鼓啊?
用步鼓的襲營那還能叫襲營嗎?
襲營襲營,襲的就是一個出其不意,襲的就是一個措手不及!
等你用步鼓穩紮穩打的推進到敵營轅門前時,營中敵軍早就披掛整齊、列陣以待了。
這不叫襲營
這叫攻營!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但似李信這種高段位的奇兵大家,又豈會犯如此低階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