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內政(第2/3頁)
章節報錯
以往雖然有這個宮規,但稷下學宮之內所有人都默契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考試之時舞弊成風,除了極少數著實蠢笨、連抄都抄錯的學子,鮮少有不及格的學子!
畢竟按照王廷對稷下學宮的重視程度,只要踏進了稷下學宮,將來最次也能為縣吏,以後山不轉水轉的,說不定啥時候就又碰上了,同軍為將、同殿為臣……
是以上到授課教師、監考教師,下至同期學子,誰都不會放著唾手可得的師生情、同窗情,真和那些學渣過不去。
這回陳勝教他們知道了,什麼才叫正經考試、什麼才叫突然襲擊!
試卷?
試卷王廷出,未開考前,連左右二相都見不著試卷!
監考?
王廷侍衛親自監考,莫說是一幫校尉、郡縣官吏,就是王廷兩大上將、左右二相見了他們都得以禮相待,跟他們抖威風論背景?生怕自家大王臉盲不認得自己?
批卷?
所有試卷均湖了姓名,搬到晏清殿內,在陳勝的眼皮子低下批閱,獲甲者之試卷還必須得由陳勝親自過目之後,才能得一甲字。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去,別說是稷下學宮的那些個菜鳥學子們如喪考妣,就連李斯這等久經官場的老馬,都直呼招架不住!
一時之間,稷下學宮之內哀鴻遍野,無數學子挑燈夜讀、瘋狂內卷,唯恐下輪再考,還得劣!
按照稷下學宮宮規:劣者延期一屆再考,再劣則取締學籍、不頒發畢業證,逐出稷下學宮,永不錄取,且王廷治下,只可為吏、不可為官!
以至於往日熱鬧非常、日日都如同趕集的百家學院,一時間都門庭冷落車馬稀,任憑各家學派如何賣力整活兒,都拉不來五院弟子聽他們宣講自家學說。
聖人之學?
‘聖人之學哪有畢業證重要啊!
也是直到這時,百家才終於意識到,陳勝並不是真拿他們沒辦法,只是以往不屑於與他們鬥罷了!
唯獨儒家那些隱約間知道一些東海之濱一戰經過的大儒們,私底下憤憤不平的議論,漢王此舉,多少帶點個人情緒……
……
藉著整頓稷下學宮的舞弊風氣,順帶手敲打李斯,令其肅整王廷吏治之後。
陳勝又馬不停蹄的開始著手梳理王廷軍事。
去歲陳留會長,他從洛邑帶回了近萬匹良馬,今歲開春之後,他便已經開始著手建立騎兵師,師長人選原本暫定的就是王廷最擅長指揮騎兵作戰的灌嬰,正好此輪稷下學宮大考,灌嬰以甲等的成績從校官班畢業,陳勝順勢就將其提拔為少將代師長,著手建立騎兵師,賜名:龍驤!
而灌嬰原本的五師上校團長之職,則由王離替位。
如此任命,倒不是他覺得王離的軍事水平不如灌嬰。
王離自小生在幽州軍,身經百戰,而今又以甲等的成績從稷下學宮校官班畢業,其軍事水準之高,現階段漢廷內部能勝過他的將領,絕不超過一掌之數。
但灌嬰是從紅衣軍最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將領,戰功、根基都夠,出任龍驤師師長,乃是順理成章之事。
而王離無論私底下與陳家的關係有多近,他在王廷的身份都是降將,身無寸功、又無群眾基礎,能直接出任紅衣軍的一團主官,已經是極限,若是直接將抬高到將官級,紅衣軍內部會有意見,他自己也站不穩,那不是為他,那是害他!
事實上,隨著漢廷的體量越來越龐大、體制越來越健全,似以前那種外來人一來便得登高位的情況,無論武官還是文官,都只會越來越少。
哪怕陳勝是開國之君,如今也不得不考慮提拔外人對王廷升遷體制的影響、以及其他文臣武將的感受,不能再全由一己好惡行事!
這也是他明知陳平有才能,卻也只是將其丟給李斯打磨,待到機會合適之時再提拔其進中樞。
王離進了第五師為團長,至於其父王賁,在開春之後陳勝就將其丟到了揚州主持那邊的軍務。
在龍驤師建立之後,漢廷的格局就徹底成型了。
以紅衣軍團、虎賁軍團兩大主戰軍團為主,龍驤、忠義、衛戍三大獨立師為輔,攏共七十餘萬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