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艾瑞莉婭的決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挖牆腳這種事情,雖然聽起來似乎不太好,但真正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艾瑞莉婭真的能挖走娑娜,那她無疑將會更加清楚地瞭解到德瑪西亞一路走到今天的原因,這對於她日後返回艾歐尼亞、重整初生之土有著重要意義。
而且,在艾瑞莉婭看來,挖娑娜這件事,還真的挺有可行性的。
在現在的新德瑪西亞,以艾瑞莉婭這個外人的角度來看,娑娜的身份是很特殊的。
作為北境三巨頭之一,在新德瑪西亞成立之後,拉克絲登基稱帝、伊諾在御法者內部擔任重要職務,但娑娜卻彷彿失去了權力一般,並未進入新德瑪西亞的權力中樞。
雖然文化藝術總長、藝術支援協會主席的身份也算是顯赫,但文化領域從來都不是什麼實權部門,現在艾瑞莉婭對新德瑪西亞的政權結構也算是有所瞭解,她非常清楚辦事員和御法者才是現在新的德瑪西亞最重要的部份,與之相比,文化藝術領域只能算是偏門而已。
對於新德瑪西亞的局勢,艾瑞莉婭的理解是沒問題的。
辦事員、御法者和改組之後的德瑪西亞三軍,就是這個國家賴以支撐的三條腿。
和這三個組織相比,文化藝術領域頂多算是一根尾巴。
而且,現在德瑪西亞的文化藝術領域之中,大量充斥著過去的舊貴族——雖然拉克絲在北境已經推行了十幾年的義務教育,但哪怕是現在,德瑪西亞真正的文學家、藝術家也大多是貴族出身。
藝術教育是相當奢侈的事情,在拉克絲的計劃之中也向來被排在比較後面的地方,在人們吃飽喝足之前,它從來都不是需要被主要關注的方向。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舊貴族在文化藝術領域時至今日依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雖然和過去的時候比不了,但至少藝術家已經可以算是舊貴族們現在最能拿得出手的身份了。
這種情況下,娑娜擔任著文化藝術總長,怎麼看都給人一種“不得重用”的感覺。
此外,根據一些小道訊息,娑娜所在的布維爾家族也和其他的貴族家族一樣,在新德瑪西亞建立之後遭到了清算,大量財產被充公,布維爾莊園也被改造成為了社群花園,大量藝術品被送進了雄都大博物館。
雖然這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巴雷特·布維爾作為嘉文四世的死忠,反對拉克珊娜登基,但如此處置方式,恐怕也難免會引起娑娜的不滿。
實際上,哪怕在現在的艾瑞莉婭看來,如此處置手段也實在是有些過於嚴厲了,哪怕是對於艾歐尼亞長老和僧侶們相當不滿、對於保守派天然存在著厭惡的艾瑞莉婭,也認為娑娜屬於被犧牲者。
可惜艾瑞莉婭沒有意識到的是,這份犧牲是值得的。
正是因為布維爾家族都被如此處理了、冕衛家族都在迴歸了密銀城遭受了拆分,其他貴族在面對新德瑪西亞的處置之時,也的確說不出什麼話來。
那咋辦嘛!
北境三巨頭對於自己家,那簡直是一個比一個的狠,拉克珊娜登基之後拆了冕衛家族、娑娜主持了布維爾家族的財產審查工作,伊諾的哥哥到現在連個小隊長都沒混上,這使得三巨頭在內部清理的時候,行事可以底氣十足、毫無顧忌,全然沒有了忌憚。
而這一點,哪怕艾瑞莉婭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一時半會也並不能夠理解。
客觀上說,艾瑞莉婭的確有如此做的資本,因為她雖然出身尚贊最大的宗族贊家,但她現在卻幾乎已經是孤家寡人一個了——贊家上下幾乎所有的男丁都死在了艾歐尼亞戰爭之中,尚贊曾經最大的家族如今只剩下一片孤獨的墳塋。
正是因為真正經歷過失去親人的痛苦,艾瑞莉婭才會發自真心地認為和親人親暱沒有任何問題,所以當長老們拿出了“不要讓更多艾歐尼亞人因為戰爭而死亡、不要讓更多艾歐尼亞的孩子失去他們的父母”的理由之後,哪怕艾瑞莉婭和諾克薩斯人是真正的不共戴天,但她還是接受了停火,沒有繼續組織崴裡反擊。
總有一些事情,失去了才知道其珍貴。
從一個學習綢舞的小姑娘成長為艾歐尼亞的領袖,雖然艾瑞莉婭有很多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她這一路走來所經歷的痛苦和磨難,卻是所有人都難以想象的。
沒人能夠想象,一個出身名門的小姐,在去普雷希典學習綢舞、學成歸來的時候,看見偌大的贊家莊園都變成了諾克薩斯駐地、自己所熟悉的父親和兄長都因為他們“英勇的反抗”而被安置在了花園內的墳塋之中是怎樣的絕望。
沒人能夠知道,一個之前從未學習過戰鬥技巧的女子,是懷有怎樣的一種勇敢,才選擇了在諾克薩斯人打算奪走贊家徽記作為戰利品的時候,選擇了刺殺,用贊家徽記被砸碎之後的破矩之刃,舞出了一曲十面埋伏後的逃出生天。
沒人能夠理解,在諾克薩斯大軍高歌猛進、艾歐尼亞方面沒人能夠輕攖其鋒的情況下,一個不到十五歲的姑娘為什麼會在這個至暗時刻加入到民兵之中,並在一次次的戰鬥之中,帶著破矩之刃衝鋒在前,漸漸成為被擁戴的領袖。
沒人能夠預料,曾經在各種慶典上被視作是慶典舞蹈的綢舞,在綢緞被浸染了鮮血之後,會爆發出多麼強悍的力量,會鼓舞起多少人的勇氣,也沒人能夠預料,作為慶典儀式一部分的綢舞,在戰火之中意義漸漸超過了慶典本身。
沒人能夠體會,在普雷希典被大軍重重圍困,成為了斯維因計劃之中的甕中之鱉後,在普雷希典人甚至已經在尋找著體面撤離的方式時,艾瑞莉婭鼓起了怎樣的勇氣和力量,選擇了潛入諾克薩斯的大軍之中,去聯絡後方的俘虜。
沒人能夠明白,身懷國仇家恨的艾瑞莉婭,又是在做了多少自我說服之後,才接受了和諾克薩斯人和談,她不會忘記贊家莊園內的遍地墳塋,不會忘記納沃利行省的赤地千里,但在最後,她選擇了站在了艾歐尼亞活著的人這邊。
正是因為很少有人能想象這些,所以他們不會知道艾瑞莉婭做出選擇的原因,也不會預料到她離開政壇之後的一夜白頭,無法體會到她心中無法抒發的痛苦,無法明白她再次鼓起勇氣去外面看看、尋找那顆他山之石究竟需要怎樣的勇氣和力量。
在德瑪西亞,文化藝術總長不是一個重要的身份。
但在艾歐尼亞,相信萬物有靈的艾歐尼亞人卻更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艾瑞莉婭相信娑娜作為一個艾歐尼亞、作為一個艾歐尼亞戰爭的難民,應該能和自己產生共鳴。
她的力量、她的才華、她的知識,在初生之土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
在同娑娜會晤之前,艾瑞莉婭做了很多的準備。
然而,從一開始,這場會面就走向了艾瑞莉婭所完全無法預想的方向。
首先是娑娜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