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過飯,兩家人在一起閒聊。

如今秦昌之在張氏族學裡任教,得是受人尊敬。

有些知道他名聲的,也會託各種關係,把自家孩子送到張氏族學。如今他孫子秦懷敏也在張氏族學當了先生。一手畫技很受學生稱讚。

當然張氏族學,也不只是請的先生學問好,還因為教學方式靈活,先生們不迂腐,課堂有趣,能學到文武藝不說,還能學到一技之能。

說到一技之能,原是霍惜為了族裡的孩子們考慮,而開設的。

族裡的孩子很多條件都不怎麼好,且並沒有課業上的天賦。

畢竟這年頭透過科舉入仕的,不過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若考不上科舉,家中又沒門路的,憑所學的學問還不足以混口飯吃。

還須得有一技之能,有一門養家餬口的手段。不然只做一些力氣活,永遠生活在底層。

於是霍惜就開設了一些賬房,木工,廚藝,釀酒,制扇諸如此類的課程。

女學那邊人多了之後,也開設了一些刺繡,裁衣,女工之類的活計,婁青瑤還在族學開設了一門螺鈿技藝課,很是受歡迎。

如今張氏族學已成為京師遠近聞名的私學了。

原本只靠族田及英國公府供奉,如今族學早已有了自己來錢的門路,不止是收的學生的束脩。

秦昌之當先生當得舒服,臉上笑容也多了,瞧著竟比幾年前還年輕。

“感覺秦先生越活越年輕了。這氣色真好。”霍惜打趣道。

秦懷妤看了她祖父一眼,點頭應和:“可不是,我每日瞧著尚不覺得什麼,但姐姐姐夫偶爾見一回,就要說一回祖父又年輕了些許。我姐每次回孃家,也說祖父年輕了。”

秦昌之笑道:“可能這些年有含飴弄孫之樂吧。”

孫女生了茵茵後,又生了楊霽這個小子,如今也三歲多了,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他平時攆著兩個重孫孫跑,可不就越跑越年輕了嘛。

大家聊了一番家常,看著茵茵帶著弟弟和小外甥漁兒在玩。

“表姨,表舅舅,你們什麼時候去我家玩呀?”

“過兩天就讓我娘帶我和姐姐去。”楊霽很喜歡到黔國公府玩,黔國公府大,花園裡有漂亮的花又有湖可以划船,還有各種好吃的。

“好啊,我讓廚房給表舅舅做好吃的!”

眾人看著三個孩子童言童語的,就忍不住樂。

只楊氏心疼外孫,“哎呦,我們漁兒真是吃虧呦,在府裡有個沒大多少的小姑姑不說,還有比自己小的叔叔。這還不算,到了這,還有個沒差多少的表舅舅。哎呦,都來佔我們漁兒的便宜。”

霍惜聽了笑個不住,抱住楊氏的胳膊。

“娘,他現在還不懂這些呢,教他叫什麼他就叫什麼,等再大幾歲怕就要跳腳了。”

說完朝楊福呶了呶嘴,“娘你怎麼不說,我還有一個能當哥哥的舅舅呢。”

楊氏也往楊福那邊看去,一拍大腿:“可不是,誰見了不說他是我和爹的兒子!遭心哦,這還是親弟弟。”

“姐!”楊福不滿地叫了聲。

秦懷妤捂嘴偷樂。霍二淮笑著撓了撓頭。

秦昌之和穆儼對視笑了笑,問他:“現在明文要遷都了?”

穆儼搖頭:“並未詔告天下,估計得等北京紫禁城修好。如今不過是通知了文武百官,提前讓大家有個準備,不至於到時候……反彈。”

秦昌之點頭,表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