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人家規矩多,怕是沒這種女婿和丈母孃住一個屋簷下的,但咱普通老百姓,幹嘛講那麼多規矩?我將來出嫁,若我娘願意,我也帶她一起住。還有婁姨和囡囡,囡囡出嫁,不帶著她,她一個人要去哪裡?你瞧你說的什麼話。”

楊氏正想來尋楊福問些事,聽見霍惜此話,眼眶就溼了,在眼角上抹了抹,轉身走開。

馬嬤嬤跟著她身邊,笑笑:“感動了?”

楊氏連連點頭:“我苦了十來年,沒想到救了惜兒和念兒,剩下的都是甜。”

“所以,好人有好報啊。”

楊氏嗯嗯地點頭:“將來我和他爹就願意跟著惜兒和念兒過日子。就是沒有安安,我們也不覺得遺憾。”

“你和老爺都是心善的,定是上輩子積了功德,才換來如今的福報。小姐和大少爺,也是前世攢的福報,才遇上你們。”

沈千重那邊把母女倆安頓好,隔天就正式把她們介紹給了霍惜等人。

那母女倆是沈千重在通州遇上的。

當孃的姓孟,男人去後,族人要搶男人留給她們母女倆傍身的財物,說都是族產,不肯留給她們,還給她女兒安排了一門婚事。

當孃的看不上,為了留住男人的財產,也不想女兒跳進火炕,連夜帶著女兒跑了。

到了通州,慌不擇路地躲到沈千重的馬車裡。被沈千重帶到了北平,護了她們母女倆幾個月,也護出了感情。

當孃的見沈千重是個可依靠的,把自家女兒崔元娘許給了沈千重,毅然決然跟著他南下。

楊氏聽了她的遭遇,感同身受。

當年她爹孃還在的時候,也被人說絕戶。他爹為了保住家財,才決定給她招贅。

女人在這世上猶如浮萍,男人沒了,就跟沒了根一樣。沒生個兒子,夫家不容,孃家也回不去。

若只生女兒,若遇上個好女婿,還有一口養老飯吃,若女婿不是好的,還得天天看女婿的臉色,活得艱難。

楊氏見那孟氏人品不錯,又喜她性格堅毅,很快就把她當成了自己人,拉著對方說了半天話。

崔氏見自個母女得了大夥的認同,鬆了一口氣,當天就幫著楊氏料理起楊福的婚事來。

八月十八,楊福的吉日。

他的新宅裡,披紅掛綵,熱鬧非常。

楊福這些年忙活廣豐水的生意,也頗認識了些生意上的朋友,發出去二百來封請貼,客人幾乎都來了。

把他的宅子擠得滿滿當當。與霍家相熟的漁家朋友,都只能招待到霍家宅子裡。

霍惜花了大價錢請了內城兩家相熟的酒樓,把他們的廚子請到家裡做婚席,又把作坊裡的女工、工匠、夥計、船家、及瓊花巷相熟的人請來幫忙,還是不夠,後來多虧了裴家和萬家,借了好些小廝和丫鬟,這才忙活開。

不然光她一家,每人生出八隻手都忙不開。

吉時到,楊福穿著一身喜服,騎在馬上,去秦家接親。

秦家離楊福的新宅子不遠,所以從秦家接親後,又吹吹打打,繞著莫愁湖走了一圈,這才把新人接進了家門。讓來莫愁湖遊湖的人看夠了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