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大明皇家第一報!!!(第1/3頁)
章節報錯
隨著自家傻爹一聲催促,朱瞻基也沒再耽擱。
忙完了溫棚的事情後,立即就投入了報紙的準備工作當中。
先是找出了朱高熾幾天前就讓人給他送來的那些稿子。
然後就開始了進行了二道篩選,稽核,以及初步的排版,校對。
而同時,另一邊, 看到兒子終於為報紙的事情開始上心後,朱高熾也在為了朱瞻基弄溫棚的事情四下奔走了起來。
他畢竟是太子爺,加上往日長期監國積攢的聲望,朱高熾一開口,這些勳戚也是十分配合。
加上朱瞻基給的價格本來就不低,對於這些人而言,既能賣了太子爺面子, 自己也沒什麼損失的事情, 自然不會拒絕。
甚至一些世家,還會主動站出來,將自己手裡的一些田地的地契免費送到朱高熾手裡,不過朱瞻基並沒有同意。
凡是送地契的,地契收下,但是該給的銀子全部隨後就會送過去,該是多少就是多少。
免費的午餐都不是那麼好吃的,更不要說這些個一個個比猴還精的人了。
今天接了,明天說不定就會有人打著太子的名頭在外面胡搞。
自己又不差錢,沒必要為了一丟丟好處,就把格局弄小了。
而各種田地收購上來後,朱瞻基這邊也沒閒著。
一邊讓玻璃廠那邊加緊了玻璃的生產速度。
同時也讓周忱調集了更多的工匠,加上原本給朱瞻基搭建溫棚的二十多個工匠為首,
不到幾天的時間,應天府的郊外就多出了將近數百個溫棚。
這些溫棚都是以朱瞻基在太子府建造的溫棚作為模板, 背陰的一面是保溫牆, 主體以水泥作為骨架,再加上玻璃覆蓋, 然後以木條固定成型。
上層再鋪蓋一層可以自由收起覆蓋的草墊, 用以夜晚保溫。
結構並不複雜,建造起來也很簡單。
在建造完成的當天,朱瞻基就直接讓人將應天府逃難而來的難民,全部安排了進去。
這是第一批難民,人數差不多有五六千。
雖然溫棚的數量也不多,但是一個棚子卻可以容納不少人進去。
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總比好過風餐露宿。
而隨著這些難民的加入,溫棚的建造也有了更多的人手。
一些身體還算健康的,就主動的跟著工匠們,打打下手,幫忙砌一下牆之類的。
而身體虛弱些的,則開始了對已經建好的溫棚進行耕種。
這些都是好事,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
太子府,
朱瞻基經過兩天的校排,加上朱高熾提供的各種稿子,大明的第一份報紙也終於算是校排出來了。
有了模板,朱瞻基這邊急匆匆通知了自家傻爹一聲,就往之前已經弄好的報社跑去。
這間報社是朱瞻基之前就已經選好的地方。
原本是一個富商的院子,佔地不小,大概也有兩三畝的樣子。
朱瞻基直接讓人買了下來, 然後進行了一番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