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百兩銀子?”

朱高熾聽到朱瞻基算出來的結果,驚了一下。

這可不是一筆小錢,有了這麼多銀子,完全都可以在一些地方買上上百畝上好的良田了。

這哪裡還是難民啊?

如此一來,這些難民怕是立即就會變成了富民吧?

朱瞻基沒理會自己傻爹一臉驚訝,他這種演算法其實是說起來應該還有些保守了。

畢竟他到時候也不可能只種黃瓜,這個時代的蔬菜種類還是十分豐富的。

各種瓜類, 豆類,還有蔬菜,加起來幾乎不下上百種。

而且別看這些難民賺的多,實際上,他賺的也更多。

雖然無論是溫棚,還是種子, 這些錢都是他出的。

一個棚子的收益也是他和那些難民平分,但是也能得到六十兩。

再除開各種成本, 差不多盈利也在三十五兩左右, 一畝地十個棚子就是三百五十兩。

一萬畝地的溫棚,他就差不多能賺個三百五十萬兩了,十萬畝就是三千五百萬兩。

整個應天府足足上千萬人口,除去一部分底層的農民,以及軍戶等等。

十來萬能夠消費得起反季節蔬菜的人還是能輕易找出來的。

不僅如此,這樣子一來,如果有十萬畝土地的溫棚,就能安置差不多兩萬左右的難民。

讓兩萬人,在一個冬天裡,做到脫貧致富,幾乎人人超越小康水平。

如此一來這些人有了錢,必然又會帶動應天的經濟發展。

畢竟這些人都是外地人,如果想要留在應天,必然就會花錢各種安置。

不過朱瞻基沒給傻爹講那麼長遠的經濟發展。

只是逮著傻爹喜歡關注的點, 講道:

“有了錢,這些難民不管是來年把家安置在應天也好,又或者重新購買土地回到家鄉也罷, 這都是沒有問題的。”

朱瞻基看著驚呆了的傻爹,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另外我打算學習太爺爺一樣,在應天劃分出來一百畝左右的土地,建造一些房子,專門用來安置這些難民,如此一來有了生活的保障,也有了住處,這個冬天這些難民才算是真正的安置了下來,到了明年有了錢,日子就好過了。”

聽著兒子的話,朱高熾就不自覺的點了點頭,覺得自己兒子對於百姓,還是不錯的。

這點很像他。

做人不能忘本,自家的底子就是老百姓,事事就必須想到老百姓。

不過話雖然如此,該敲打還是要敲打,朱高熾想了下就道:

“這點你的想法雖然好,但是你如何去說服那些勳戚把地賣給你啊?他們一個個的都把這些土地當成了命根子, 更何況是應天的土地,豈是你說想買, 人家就能賣的?就算賣?人家又會賣你多少土地?難民的數量又會有多少?那些土地能夠安置那麼多難民嗎?”

朱瞻基嘿嘿一笑,他倒不覺得這事兒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