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按照這個時代子承父業的慣性,這種戶籍大多數的長輩都很高興……

接下來是民籍自帶的裡甲制度,將一百一十戶編為一里,最擅長的種田的十戶為里長,然後將剩下的一百戶平均化為十甲。

這樣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時節,一名里正帶著一名甲首還有這一甲十戶要出的人去負擔徭役。

每一甲負責一年,大家排著班。叫做“排年”。

這樣,每年有九成的老百姓不必再驚擾,保護了鄉間農業生產和正常秩序的生活。

當然更重要的是因為徭役是排年排出來的。

所以老百姓會自發的盯著自己這個裡是不是有人要熘,因為服過徭役的那個甲相當於那一年給一個裡的人都服了徭役,然後沒服過徭役的你想要逃徭役,那先要問過之前那些人願不願意了。

至於一次排年結束之後,就可以重新編制,順帶著將人口普查一下,有心情再算算人口結構。

必要的時候可以在調整各地男女的比例,總之除了將民籍的百姓全部綁在居住地以外,其他的還算不錯。

匠籍沒什麼好說的,鐵無情有一個紅線標準給戶部總管,匠籍的數量每年不能低於五十萬人,這裡面可不只是鐵匠、還有木匠等等的工匠,還是非常重要的。

而鐵無情這個紅線標準是根據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的人口大爆炸設定的。

畢竟他的制度出現人口大爆炸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軍籍則是“職業士兵”,類似於魏武卒那種職業士兵,而不是屯田兵那種半打仗半種地,那樣怎麼可能會有戰鬥力。

只有日夜訓練的職業士兵,才有戰鬥力可言,鐵無情搞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他可以養得起更多的精兵精銳。

此外就是徵兵的問題了。

古代是十人養一個脫產者計程車兵,所以軍隊的規模受限於一個國家的人口。

不過因為脫產者並不只有士兵,士兵哪裡佔得了大頭,那些貴胃王侯才是大頭。

現在不一樣了,楊神剛剛宰了或者抄了所有的貴胃王侯,脫產者的頂端少了一大截,讓他可以養更多的兵。

因為好幾次內亂戰爭,導致缺少糧食,很多青壯都不得不為了填飽肚子參軍。

不管是禁軍、地方官兵、侍衛、護衛等等,都屬於軍籍,福利待遇被鐵無情提高,不再是臭當兵的。

朱伏蛟擔任全國兵馬大元帥,奉命徵兵入軍籍,當然,兵部總管就不是朱伏蛟了,兵馬大元帥這個位置已經夠高了。

不但要開始徵兵,還要研究陣法,鐵無情拿出了自己抽獎得到的兵神遺書殘卷“天之卷”給朱伏蛟研究。

這一套機構體系在現代人看來或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過卻讓那些能夠留下來的大理朝廷的官員都忍不住揣摩這些前所未聞,但是職權和職能非常條理清楚的部門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