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改章立制(第1/2頁)
章節報錯
主要就是釋出各種新聞報紙,官方新聞,鐵無情想得很清楚,像輿論這種國之重器,當然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農民們看不懂字?
沒關係,輿論部的職責就是宣報各種事情,剛好大理朝廷還沒有說書人這種存在,以後說書人就是官方輿論部的人員了。
專門負責在各個客棧、官府門口、驛站等地方宣讀大漢朝廷的報紙、官方新聞等等。
可以說,輿論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門,雖然很多人都不清楚輿論部的機制,使得那些進入輿論部的官員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沒有關係,他們估計很快就能夠熟悉輿論部的操作了。
……
這七部的最高執政官沒有被鐵無情叫做尚書,而是直接叫做“總管”,通俗易懂嘛。
七部總管之下,就是左右主管,九品執事。
九品執事是鐵無情不想搞出一大堆官名複雜又一時之間不曉得幹嘛,主要還是為了讓老百姓知道這官有多大的命名。
一品執事到九品執事,九個等級,足夠劃分了。
最低的九品執事就是給那些學宮畢業生的,他們想要做官,就得先從這七部的九品執事開始做起,也有可能是變成地方官。
當然,七部官員跟地方官員還是不一樣的,地方官員鐵無情為了防止弄出百里侯這樣的,都會有任期,任期滿了之後就得去其他地方。
這個時候根據任期內的表現,好的話就升職,或許可以直升七部,平平澹澹的話,會有獎勵,也會升級,不好就會懲罰和降低職位。
大理五洲被鐵無情分割為大漢九洲,設立洲府、省府、市府、縣府、鎮府五個管理階級,地方官員基本上都是這五個管理階級裡面的。
因為土地都收歸於大漢朝廷所有,鐵無情可以肆無忌憚的將一部分地方專門用來享樂的,或者屬於地主大戶的規劃出來,專門用來種地。
也就是最肥沃的那一塊,接著就把抓到的犯人罪犯戰俘全部丟去那裡種地。
然後就是借鑑明朝的戶籍制度了。
不是鐵無情沒想過其他的戶籍制度,但是想來想去,最後眼光還是落在明朝的戶籍制度,畢竟這個制度可以算是自上古至今時以來最完善的制度,雖說其中有不少不和諧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明朝的戶籍制度對於稅收,人口管理,徭役有著巨大的好處!
不管是相當於二十一世紀戶口本的戶帖,還是戶籍劃分管理的方式實在是太先進了。
首先這個戶帖不僅註明了一家人姓名,籍貫,還註明了財產,寫在戶帖上的財產才是受到社會認可的,法律保護的,沒寫上去,那就對不住了,偷了也沒辦法證明,所以這個東西還是很有用處的。
按照現代人能夠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財產來源不明罪。
到時候你被偷了還要被判罪,所以還是儘可能的登記自己的財產吧。
再一個劃分戶籍,主要就是分為民籍,軍籍,匠籍。
這些籍貫不影響當官,只要你有能力就能當官,這個戶籍主要是用來區分,再加上古代一般都是子承父業,所以這種繫結的戶籍一般來說影響不大,最多讓一批有理想的傢伙果斷的面對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