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妙德自然不知道佛門和妖族的算計,或者即便是知道了,他也沒有心思去搭理。

如今,他正為朝堂之事忙得不可開交。

若是依照過去的舊制,已經完全無法掌控大元日益龐大的疆域。

天始改制,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關頭。

然而怎麼改制,卻成了大元時下最緊要的問題。

有的大臣提議分封宗室諸王鎮守疆域,允許陛下的血脈子嗣操練軍伍,戍邊守疆,但很快這本奏章就被天始帝駁回。

分封諸王,大元只要出了一個怯弱的皇帝,用不了幾十年,諸侯國就會變得和以前的穆遼、車陀無異,屆時一切又會回到最初的模樣。

無非是肉爛在鍋裡和外面的區別。

車陀數代君王的努力,就被這麼一本薄薄的奏摺毀於一旦。

天始帝將那個提議的大臣貶去大西北,讓塞北的寒風好好幫這個蠢貨醒一醒腦子。

除此以外,征戰大食,獅俞,那些將領立下的赫赫戰功也到了不得不賞賜的時候。

如此大的功勞,若是用公侯之位來衡量已經有些不合時宜,天始帝和太子商議後,決定改一改大元的勳爵制度。

在原有的公侯伯子男的基礎之上,再加一個君。

為何不得封王?

只因大元在建國之初,就擬定下的第一條國策,非裴姓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畢竟在稱帝前,裴洪儉的身份就是車陀王,既然他能稱帝,其他被封王的臣子會不會也會冒出這樣的想法?

開國之君尚可以壓制,那後世微弱之君呢?

裴洪儉得替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倒不如從一開始就絕了這個念頭。

可是這樣一來,那些功勞遠超公侯的將領,又該如何封賞?

裴妙德想到一個辦法。

封君。

前五等僅有勳貴之尊,食邑稅收,只能由官府徵收後再摺合成銀錢交到他們手中,勳貴對於封地並沒有實際的權力。

封君則不一樣,其不僅擁有食邑,還有一塊不超過萬戶的實封,在這片土地之上,封君擁有等同於皇帝的權力,而且皇后必須出身於封君之家。

封君,是人臣的極限。

這樣一來,王爵貴壓眾勳,但卻只有名義上的尊貴,沒有封地,就無法組建軍隊。

封君擁有自己的封地,但卻失去大義,一旦產生什麼不該有的想法,後族和宗室完全有能力及時將威脅扼殺在萌芽。

當然,為了防止二者結合。

宗室不得與封君聯姻,若有違者,爵位和封地都會被皇帝收走。

即便真有傻子為了愛情不顧一切,他們的親族只要腦子沒問題,都會及時幫他們“自願”斬斷這一段孽緣。

父子倆只能為後人做到這個地步,剩下的,就不是他們可以掌控的。

可以預見,這一仗大元起碼要多出五六位封君。

隨著大元建朝,雲嵐國當代國主雖然很是不捨,但也算識時務,知道大勢不可逆,自己就在大元朝的邊上,早晚都會被人盯上,遂即主動向天始帝俯首稱臣。

天始元年,雲嵐王雲奕率國來降,上遂喜,詔封雲嵐君,世襲罔替,為萬戶之君。

沒想到對方如此識相,天始帝便是千金買馬骨,做做樣子也要給雲嵐王一個厚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