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齊喀很快也敗下陣來。

多爾袞大手一揮,博和託率領的第三部發起了衝鋒。

博和託也敗下陣來。

明軍雖然擊退了清軍三次衝鋒,但自身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傷。兩萬明軍在數個時辰之內,傷亡將近三千人。

明軍城池下的土地,幾乎成了絞肉機。

但明軍依然在堅持,他們的身後,是數萬被滿清擄掠的百姓。

而百姓,便是大明的希望。

與此同時,原味饅頭在得到東路戰場已經開打的訊息後,便開始動員臨時組建的義軍準備和清軍決戰。

這些人都是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普通百姓,原味饅頭的大腦開始飛速運轉,思考如何才能帶領他們擊敗清軍。

先前七萬多百姓能把一千八旗軍淹沒,是因為八旗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沒有防備的原因。而正在蒲津渡口的三千清軍,已經有了防備,別看自己這邊人數處於絕對優勢,真打起來肯定是一觸即潰。

有時候,人多反而不是什麼好事,一旦出現全軍潰敗的情況,人越多隻會越亂,甚至自相踩踏,亂軍把沒亂的軍隊也給搞亂,最後各自爭相逃命。

思來想去,原味饅頭最終決定,採用多方陣戰術。

他將五萬百姓,分成兩軍,每軍兩萬五千人,一支由他和雞浩帶領,負責在正面迎擊清軍。而這兩萬五千人,又以一千人為一個方陣,分為二十五個方陣,彼此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樣即使前面的方陣潰散,後面的方陣也能儘可能地保持陣型,不被亂兵衝散。

不過老百姓哪能如此精確地執行原味饅頭的命令?最終的結果不過是組成了二十五個亂糟糟的人群罷了。

另一支兩萬五千人的軍隊,由風見粟帶領,負責等清軍和原味饅頭所率之眾開戰後,繞到清軍的背後,形成合圍之勢殲滅清軍。

因為時間緊急,原味饅頭便匆匆率軍前進,準備和三千清軍交戰。

然而當原味饅頭抵達蒲津渡時,卻驚訝地發現,這裡早已亂成一團。十萬百姓四散奔逃,不少人都在哄搶八旗留下的金銀珠寶和糧食。

至於八旗軍,早已乘船逃走了。

原味饅頭鬆了口氣,因為如果真打起來,他並沒有把握取勝,甚至大機率是一場慘敗。

其實清軍逃走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統帥阿濟格死後,這些八旗軍只知道自己附近有幾十萬百姓暴動,心中早已充滿了恐慌,哪裡還會去計算雙方的實際戰力。

他們計程車氣,早就在阿濟格死去的時候便跌落到了谷底,根本無心戀戰,只想趕緊乘船返回東岸。

雖然不用和清軍決戰了,但原味饅頭髮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清軍將所有的船隻都開走了,蒲津渡口連一艘船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