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朝堂局勢(第2/2頁)
章節報錯
邱瑜相比之下略微差一點,被闖軍抓獲後遇害,但也沒有做出什麼投降求饒之類的事情。
三人都算是能臣。
方岳貢在任松江知府時,修建了江南地區的第一座石塘,解決了海潮潰堤,毀壞農田的問題,造福了一方百姓。
在修建過程中,他親自審時度勢,尋找有能力的石匠,並四處勸說富戶捐資,不僅如此,他還親自召見工人,檢查發放的銀兩是否有人剋扣。在他的努力下,石塘才得以成功竣工。此後這一工程造福了松江百姓數百年。
在這之後,方岳貢也一直以廉潔著稱。雖曾被人挾私報復,誣陷其貪汙而被下獄,但在感念其功德的百姓自發為其鳴冤後,朝廷最終查實其沒有貪汙行為,因而這次入獄反而讓他名噪一時。
畢竟,被徹查之後還能幹乾淨淨的文官,在明朝末年那可是稀罕物。
範景文同樣是以清廉著稱的官員,他起初任東昌推事,不受委託,不受饋贈,被當地百姓譽為“不二公”,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錯案,為很多遭人陷害或是屈打成招的犯人平反昭雪。
同時,和一般的文人不同,他還帶兵有方。在己巳之變中,範景文率八千人馬勤王,不僅兵餉自理,而且所到之處,秋毫無犯,全軍秩序井然,令人稱歎。因其出色表現,崇禎三年,擢升為兵部左侍郎,奉命在通州練兵,範景文所訓之兵,皆訓練有度,軍容整齊。
邱瑜則是擅長言事,針對明末的困局,他曾上書言恤難宗、擇才吏、旌死節、停催徵、蘇郵困、禁勞役六事,崇禎都欣然採納,因功升禮部侍郎。督師孫傳庭征討李自成時,崇禎催促孫傳庭速戰,邱瑜上奏道:“督師孫傳庭出關,安危所繫,慎勿促之輕出。俾鎮定關中,猶可號召諸將,相機進剿。”
可惜崇禎沒有采納他的意見,不斷催促孫傳庭出戰,最終導致孫傳庭倉促應戰而敗亡。
陳演、魏藻德死後,三人無過,自然是繼續留任內閣。
至於為什麼選錢謙益入閣為首輔,朱由檢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誠然,錢謙益的一句“水太涼”、“頭皮癢”令人鄙夷,其虛偽、自私、好黨爭的特點可以說是集東林黨最令人詬病之處的大成。
但是,錢謙益是東林大佬,在江南乃至整個士林中的影響力都不可小覷。尤其作為文壇領袖,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使得他的影響力是跨越黨派之別的,對於整個士林來說,都是威望極高之人。
現在,崇禎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人來凝聚士林,穩住動盪不安的局勢。被曾經的御營,現在的晉王和遼王殺了一大批文官,現在整個文官集團對朱由檢都缺乏信任。
雖然朱由檢製造了一個自己也是受害者的假象,但是坊間一直有流傳,他跟晉王、遼王關係曖昧,這件事的幕後主使其實就是他這類的傳聞。
因此,他現在急需修復和士大夫們的關係。在玩家們真正成長起來之前,他的統治還是必須仰賴他們,如果沒有了他們的支援,大明恐怕一天也撐不下去。而錢謙益就是一個能夠成為崇禎和天下士人之間紐帶的人。
當然了,他絕不會真正信任錢謙益,不過只是把他當成一個過渡的工具而已。而且,他還有一個黑鍋需要找人來幫忙背一下......
除了起復錢謙益,朱由檢還提拔了一批官員,其中主要有六人。
左懋第,字仲及,山東萊陽人。崇禎十二年任戶科給事中,後擢升為太常寺正卿,右僉都御史。崇禎十六年出巡長江防務。
何騰蛟,字雲從,貴州黎平府人。曾任南陽知縣,為母丁憂後起復,任淮徐兵備僉事。
瞿式耜,字起田,蘇州府常熟縣人。錢謙益之徒,曾任戶科給事中。因錢謙益與周延儒鬥爭失敗,與錢謙益一起被貶。
張同敞,字別山,湖北江陵人。張居正曾孫,崇禎十三年任中書舍人。
陳子壯,字集生,廣州府南海縣人。萬曆四十七年,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崇禎年間累遷禮部侍郎。
張煌言,字玄著,浙江鄞縣人。崇禎十五年中舉人。考試時,由於兵事愈急,所以考官令考生“兼試射”,結果張煌言三箭皆中,使在場人無不歎服。
這六個人才是朱由檢真正想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