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爆竹聲在京城響起,一年一度的春節來臨,在這喜慶的氣氛中,大明王朝邁過了艱難的崇禎十七年,進入了嶄新的崇禎十八年。

從御營離開京師起,時間又過去了幾個月。這幾個月裡,向西的原味饅頭抵達了太原,並將這裡當作了自己的晉王府駐地。總兵謝志良雖然仍是朝廷的總兵,但朱由檢特地下了一道聖旨,讓他受晉王府節制。

山西的南部以平陽府為中心的廣大地區,還在李自成的手中,由劉芳亮鎮守,不過兵力比較空虛,只有一萬多人。

這主要是因為李自成的主力部隊都在準備對湖北、河南用兵。在崇禎對付吳三桂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對湖北、河南開戰的準備工作,隨時可以出兵。

原味饅頭在太原廣募流民,開墾荒地,將皇莊的模式在山西複製,建造了許許多多的王莊。

但是,王莊的興建和軍隊的訓練都需要時間,在原味饅頭站穩腳跟前,他沒有能力牽制李自成的主力。只能寄希望於駐守武昌的左良玉能夠擋住大順軍。

而前往北邊的我真不是土豪,情況就更糟糕了。首先是吳三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御營在磨盤山給予了吳三桂沉重的打擊,但吳三桂依然在遼東擁有極大的勢力。

反觀我真不是土豪這邊,既沒有謝志良這樣的當地守軍予以配合,也沒有李巖這樣的強力外援的支援,兵力薄弱,又嚴重缺乏騎兵,別說遼東了,根本連山海關都過不去,只能在山海關附近紮營,再從長計議。

兩路軍都不順的同時,明朝內部也是危機四伏。最讓朱由檢忌憚的便是各地手握重兵的大將們。

宣府總兵王承胤、薊鎮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駐守正陽的劉良佐、廬州總兵黃得功、寧南伯左良玉等等各地的將官全都擁兵自重,除了黃得功還算忠心,其他的都是各懷鬼胎。

在看到晉王、遼王封王成功的例子後,不少將領都想效仿兩人,再來一次“上京”。一時間,明朝竟有陷入軍閥割據混戰之中的危險。

之前,朱由檢一直聚焦於眼前的事務,一切以活下去為目標,眼光基本上侷限在京師附近和晉、陝之地。如今,當他放眼天下,才發現,自己手中的這副牌究竟有多麼的爛......

不過好在京城保衛戰和在山西驅逐北虜之戰、與吳三桂的磨盤山之戰這一系列的戰役將晉、遼兩軍的威名打了出來,因此其他各路總兵倒是暫時還不敢輕舉妄動。

朝廷內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齊楚浙黨,整個士林從未像現在這般團結一致。全國的讀書人都對晉王和遼王口誅筆伐,認為他們肆意殺害朝廷命官,逼宮自立,是十足的亂臣賊子,請求崇禎發天下之兵討伐他們。

朱由檢也是裝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他非常認真地回覆了每一份奏摺,在裡面痛訴晉王和遼王是如何的大逆不道,把所有的鍋全部甩給了兩人。

不過關於出兵討伐的事情呢,他則態度堅決,那就是“今外虜內寇未平,尚需倚仗晉、遼兩王,卿等不可擅起刀兵”,算是預設了晉王和遼王的合法性。

由於文官們空前的團結,因此朱由檢哪怕是剛解決了一批貪官汙吏,朝堂中的文官勢力依然有增無減。如今朱由檢能做的,只有快速把玩家送入朝堂中,然後寄希望於玩家能夠像在戰場上一樣絕境逢生了。

春節剛過,朱由檢便下令大赦天下,以慶祝近來的軍事勝利,並宣佈提前舉行科舉考試。

這一訊息給近來一直處於憤怒狀態計程車林帶來了難得的振奮。

讀書人,無論是心憂天下的正人君子還是唯利是圖的奸邪小人,說到底最為看重的都是功名。

科舉考試無疑是大明士林最受關注的盛會。這也轉移了天下讀書人一大波的注意力,讓他們不至於一天到晚都盯著晉王和遼王噴。

與此同時,朱由檢也向天下公佈了新的內閣人選,以及升遷了一大批新的官員來頂替被抄家殺頭的貪官汙吏。

這也算是收買一下文官集團了。

新一批閣臣分別是:

錢謙益、方岳貢、範景文、邱瑜。

除了錢謙益,其他三人都是原本的閣臣。

在原本的歷史中,闖王破京師後,方岳貢自縊、範景文投井,兩人均算是守住了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