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西牛賀洲有一山橫亙大雷音寺與洲土之間,此山不屬佛教,不歸道門,特立獨行,就算是西牛賀洲佛門一家獨大也是不曾真正理會過這山,就像是其不存在一般,甚至此山還能自行收納徒子徒孫,發展山門,真可以說是國中之國。

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觀裡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

沒錯,正是那紫霄宮中,三千紅塵客中也有大名的地仙之祖——鎮元子大仙,一身準聖後期的修為,距離成聖也只是一步之遙,足可以說是聖人之下的至強者,如今聖人不出,也怪不得佛門不敢招惹其。

鎮元子大仙有兩件天下聞名的寶貝,其中一個是隨身攜帶的極品先天靈寶,三書之一的地書,再就是一株位列先天十大靈根之一的絕世靈根。

此靈根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的一顆靈根。

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鹹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長生對於普通人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對於鎮元子大仙來說,也不過是一顆果子的事情。

這一日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

混元道果可是鎮元子這些年來魂牽夢繞的聖人境,如今元始天尊開講大道,鎮元子哪能錯過,只是前日他一番推算,今日會有一位故人到來,本想親自接待的,不想正好接到元始天尊的邀請,雖然他和那金蟬子也算是有一番故交,更是對其非常的看好,但是兩相比較還是聽講混元道果更加重要,是以交代了門下最小的清風明月兩個童子,便是帶著門下的四十八個徒弟,往上清天而去。

倒不是說鎮元子門下只有四十八個徒弟,作為地仙之祖,雖然甚少收徒,但是從龍鳳大劫到現在,經年積累,也是徒孫無數,只是親傳弟子只得四十八位,其餘只是記名罷了,散落萬壽山各處,除非開壇宣講,輕易不入五莊觀。

鎮元子走後不久,玄奘師徒四人果然來到了萬壽山五莊觀前。

幾人行了幾日,都沒有找到個落腳處,只能風餐露宿,餓時吃野果充飢,渴時飲泉水解渴,早已是人困熊乏,此時看到這麼個好去處,哪能不高興。

只是此觀一眼看去便是頗不簡單,玄奘也不好讓帶人直入。

來於門首觀看,見那松坡冷澹,竹徑清幽。往來白鶴送浮雲,上下猿猴時獻果。那門前池寬樹影長,石裂苔花破。宮殿森羅紫極高,樓臺縹緲丹霞墮。

真個是福地靈區,蓬來雲洞。清虛人事少,寂靜道心生。

猴子看著這番景象,竟是覺得此觀不比自己的花果山水簾洞差多少,甚至更甚幾分。

玄藏走上前檢視,又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

八戒和沙僧也是注意到了碑上的文字,心中一動,莫非是那位之所在,不由得心中一凜,要知道鎮元子可也是蟠桃會上的常客, 八戒和沙僧怎能沒聽過這位的名聲,只是他二人雖然在天庭有些地位,但是相比這位還是差的太遠,是以蟠桃會上,鎮元子常居於首席,而他們也只能遠遠一看,甚至都沒有搭過一句話,也只是聽說這位居住在五莊觀,也在這西牛賀洲,乃是一位神通不下玉帝的大能。

想到這裡,八戒和沙僧都是不敢大意,緊張了幾分,畢竟雖是聽說這位的脾氣不錯,但是沒和真人交往過,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倒是猴子真沒見過鎮元子,雖然也是參加過一次蟠桃宴,但是猴子可是提前入席,將蟠桃宴攪了個亂七八糟,正好與鎮元子錯過。

四人繼續向裡走,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行者一見便是哂笑道:“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首,也不曾見有此話說。”

在猴子看來,太上老君已經是這天上地下的一等道人,如今竟然有人比太上老君都口氣大,可不就是吹牛唬人嗎?

“悟空,不可無理,還不快快去叫門。”

猴子不敢反駁,急忙上前叫門,不一會兒清風明月便是走了出來,看著玄奘一行四人,最終將目光定在玄奘身上,心知鎮元子交代迎接的就是這位了。

這位可是自家老爺的故人,至於猴子三個雖然樣貌醜陋,但是清風明月別看是小孩子模樣,但也是歲越千萬,見過比猴子幾個醜陋的妖怪都不知道多少,怎會像俗人一樣的大驚小怪,控背躬身,對著玄奘便是一伸手道:“老師父,失迎,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