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湘水劃界(第2/2頁)
章節報錯
此時關羽已兵至益陽,因益陽在湘水東側,關羽便把大軍駐紮在益陽對岸,自親率五千精兵北上十里地,想在上游淺灘處過湘水去攻打益陽,魯肅探馬得到訊息,與眾將商議對策。
部將甘寧道,“請將軍給我一千人馬北上隔岸去阻擋關羽,關羽只要聽到我的咳嗽聲,定不敢徒步過河。”魯肅大喜,遂撥一千精兵與甘寧,於是甘寧率軍北上,在上游淺灘處紮營,以待關羽。
待關羽引軍到達上游淺灘時發現對岸吳兵已紮營駐防,營門口的帺幟上書寫一個斗大的“甘”字,關羽明白,領軍大將定是甘寧。此刻,關羽猶豫了,如果強行涉淺灘渡河,勢必遭到甘寧軍的打擊,自己兵馬雖多,但對岸若甘寧軍以弓箭射擊,士兵步涉水中定有很大的傷亡,且甘寧乃是江東一員虎將,其武力也不在關羽之下,因此,關羽見對岸甘寧設防便沒敢步涉過河。
關羽夜裡在河邊巡查,聽聞對岸有一宏亮的咳嗽聲,關羽對部下道,“此必是甘興霸也”,次日,關羽便令兵士去荒野砍柴以築營柵,以防甘寧過河,後此地被人們叫為“關羽瀨”。
孫權令呂蒙攻取了長沙、桂陽及零陵三郡,劉備才從成都率大軍趕到荊州,劉備令關羽去奪回三郡,卻不料孫權早有預防,不易攻取,劉備只得與孫權各領兵在湘水兩岸對峙,而此時曹操已兵出鄴城直奔漢中,劉備得知訊息後不免心情緊張起來。
而孫權取得了三郡後也不想再擴大戰爭,想盡快地與劉備結束這對峙的局面,於是他便派魯肅為使去和關羽協商退兵之事。
魯肅便寫了封信給關羽,約請關羽在零陵城以北某地相見,協商退兵之事。關羽通報劉備後應允了魯肅,魯肅又建議將各自兵馬退後一百步之外,只允許將軍們帶著單刀到約會地點相見。
到了約定之日,兩軍都在百步之外列隊,各自都衣甲鮮明、旗幟招展、槍戟林立,殺氣騰騰。
魯肅帶著甘寧、韓當、周泰、徐盛、丁奉來到關羽的對面,關羽的身後則站著關平、周倉、廖化、糜芳及傅士仁,關羽請魯肅對面而坐,各自部將都按劍站立後方。
魯肅道,“你我軍隊本是同盟,在赤壁一戰大敗曹操,我們才有了這穩定的局面,我們不應該相互攻伐,破壞了我們聯盟的局面而讓曹操漁翁得利。”
關羽道,“公既然說我們應該穩定結盟的關係,因何首先出兵攻取我長沙、桂陽及零陵三郡?”
魯肅道,“事出有因。想當初你家主公劉皇叔借我南郡,言道待取了益州相還,可你們已經取了益州而不歸還我南郡,我家主公派諸葛謹前去成都討要南郡,劉皇叔不給南郡,說要割讓江夏、長沙、桂陽三郡給我們,而到了關將軍這裡卻又不給,我們萬般無奈才走此下策,望關將軍見諒。”
聽魯肅這麼一說,關羽身後的周倉沉不住氣了,厲色說道,“天下土地,唯有有德之人才能擁有,你們東吳憑什麼想獨佔!”
魯肅瞪著周倉也厲聲道,“當初劉備在長坂坡時,計窮力竭,來投我們東吳,是我主孫權同情劉備沒有棲身之地才割愛荊州以濟其患,使有所庇廕,但劉備矯飾私情,已取得益州還想兼併荊州,這種事情連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況還是有頭面的領袖人物!我知道有這樣的話,貪而棄義,必有禍。將軍你我都是有重任在身的人,如果連這一道理都不明白,反而一味袒護其短,這能算是為主盡忠嗎?”
關羽聽罷無言以對,轉而怒斥周倉道,“此國家大事,豈是爾等亂論爾,還不快快退下!”
周倉退下後關羽道,“將軍所言也是,為了我們不傷和氣,穩固同盟,我家主公給我的建議是: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三郡歸東吳,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歸我家主公,子敬將軍你看如何?”
魯肅想了想,回道,“待我稟明我家主公裁定後給你答覆。”
於是兩軍各自撤兵。魯肅回陸口去見孫權,告訴孫權劉備想以湘水劃界的打算,張召道,“我看此事也行。零陵雖然我們已經取得,可零陵在湘水以西,直面南郡的威脅,不易防守。現我們的敵人是曹操,聽聞曹操已去取漢中,我們不如趁機去取合肥,然後徐圖中原,這比我們在這與劉備相耗好的多。”
魯肅也道,“子布所言甚是,望主公三思。”
孫權想想也是,於是令魯肅趕回零陵,與關羽鑑定協議,劉備與孫權兩下平分荊州,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江夏、桂陽、長沙三郡歸東吳,湘水以西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歸劉備,孫權將取得的零陵郡歸還劉備,將零陵太守郝普等不願為東吳效力的三郡官員一律歸還給劉備,兩家就此罷兵言和。
此次湘水劃界,孫權雖得了長沙與桂陽兩郡,但孫權還是覺得吃了虧,這是因為原先借給劉備的南郡徹底歸了劉備,而南郡無論是戰略位置還是物產資源都要比長沙、桂陽強的多,所以,孫權對此還是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