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2/3頁)
章節報錯
袁尚在漳水邊紮下營寨,檢點兵馬,損失一萬餘人。
袁尚還在等斷後的呂曠、呂翔兄弟倆歸來,等到黑天,有潰散的兵士趕來,袁尚這才得知呂曠、呂翔兄弟倆已投曹軍。袁尚哀傷至極。
曹操率軍前去攻打毛城的伊楷,不出月餘便攻下毛城,殺死毛城守將伊楷,繳獲糧草無數,曹操大喜,便將這些糧草運回到圍困鄴城的大營。
回到大營,呂虔便將降將呂曠、呂翔介紹給曹操。
呂曠將袁譚給他的將軍印綬交於曹操,道,“曹公,這是袁譚秘密給我兄弟倆的將軍印綬,袁譚言道要我們兄弟二人在他需要的時候去幫助他。”
曹操接過印綬看了看,道,“呂將軍,你做的很好,袁譚雖然歸降了我,但他心中還是不服氣的,早晚還要背叛我,我心中有數了,今二位歸降有功,特封呂曠為都亭侯,呂翔為都鄉侯。”
“謝過曹公!”二人拜謝道。
“好,二位請起,”曹操道,“二位以後建功立業,還有重賞。”
“甘為曹公效犬馬之勞。”二呂道。
曹操大喜。就在此時,營門官進見曹操,“報,將軍,黑山張燕特遣使者前來拜見。”
曹操心頭一動,道,“讓他進來。”
張燕派使者前來,曹操料想是張燕有歸降之意。眼下曹操兵勢正盛,連克冀州數座城池,大有蕩平冀州之勢,張燕的勢力範圍也在冀州之內,眼看著就要被曹操的勢力所包圍,雖然張燕有十幾萬的兵馬,但相比袁紹還是弱了點,眼下袁紹都被曹操打敗,張燕不會考慮一下自己的處境。
張燕的使者見過曹操行過禮,將張燕的書信呈給曹操,曹操看罷大喜,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張燕果真是派使者來表達歸降之意了,並請求出兵幫助曹操攻打袁氏兄弟。
“好,你回去告訴張將軍,就說我曹操應允他了,還有,”曹操腦子裡飛速地想著封賞張燕的官職,“我封張燕為平北將軍,讓他帶兵前去漳水攻打袁尚,我從鄴城起兵,我們兩軍對袁尚形成夾擊之勢,勢必要將袁尚消滅在漳水之邊。”
“遵命。”張燕使者回去回覆張燕。
對於鄴城來講,曹操現在不急於去攻取了,曹操主要的目的是孤立它,鄴城不是城高牆厚難打嗎?曹操就圍而不打,先把鄴城周圍的郡縣都拿下,最後再來攻打鄴城。
於是曹操又北上攻取了邯鄲,殺死了邯鄲太守沮鵠,又與張燕合兵一處,去漳水攻打袁尚。
曹操與張燕兩軍到達了漳水,袁尚早已渡過了漳水,在漳水對岸紮營,欲以漳水對抗曹操。
袁尚自知不敵,便遣陰夔過河前往曹營中請降,曹操不應,陰夔回報,袁尚大失所望。
袁尚將眾將召來,哭道,“現鄴城被圍已快一年,鄴城內的守軍不知死活,袁譚又投降曹操,我們請降曹操又不準,天亡我袁氏矣,讓你們跟著也受連累了。”
陰夔道,“少主公不要傷心,我們現在還有幷州、幽州,我們還有廣大的土地來和曹操抗衡,少主公現在可派一人前去幷州去搬救兵,只要救兵已到,我們就有希望扭轉戰局。”
袁尚看了看大家,道,“誰可前去幷州去搬救兵?”
牽招道,“未將願往。”
“好,子經將軍,那就有勞你了。”
牽招即刻動身,匹馬奔幷州去了。
曹操與袁尚隔河對峙了十數天,在這十數天裡,曹操打造船隻上千只,沿岸擺開,兵士渡船,向對岸而去。
袁尚聞報,即刻派大將馬延、張凱領兵五千,到岸邊阻擊。
馬延、張凱帶兵來到河岸,見曹軍無數的船隻正在向這邊划來,已離河岸不到一箭之地。張凱、馬延的兵士排列到岸邊齊齊地把箭對準了河中的渡船。
“將士們,將弓箭收起來!”馬延大聲命令道。將士們聽到命令都收起了弓箭。
馬延叫兵士們衝曹軍連喊帶招手,“喂,曹軍兄弟們,快渡河,快渡河,我們馬延、張凱將軍向曹公投降了!你們快快過來!”
曹軍見袁軍投降,沒有了阻擊,很快便渡過了兩萬人馬,馬延、張凱在前,一齊殺向袁尚的大營。
袁尚被殺了個措手不及,盔甲衣服、印綬及符節、斧鈸等重要物件也不及帶便忽忙地帶著百十餘騎兵逃往了中山。
曹操繳獲了袁尚的印綬及符節、斧鈸等物大喜,封馬延、張凱皆為列侯。
曹操在擊敗了袁尚之後馬上回軍鄴城,讓辛毗挑著袁尚的衣服、印綬到城下招安。
辛毗高聲喊道,“城上的軍民聽著,袁尚已被曹公所滅,現袁尚衣服、印綬都在此,你們不要負隅抵抗了,快快開城門投降吧!”
城上的軍民大驚,都以為袁尚已死,哀號之聲一片。
審配厲聲大叫,“哭什麼!有誰能斷定少主公已死?辛毗挑的只是少主公的衣物,這不能證明少主公已死!況且,既是少主公死了,可二公子還在,二公子現正率幽州之兵趕來,我們將會有一個新的主公!都給我振作起來!”
城上的哭聲止住,審配又命令道,“來人!將辛毗、辛評的家人從大牢裡押上來!”
不多久,兵士們押著辛毗、辛評的家人來到城上,審配命令押至城垛口,審配對城下的辛毗喊道,“賣主之賊!看見了嗎?你的家人老老少少全都在這兒了,你想要你家人活命,趕快撤軍,不然的話,他們統統都得死!”
辛毗的老孃喊道,“毗兒,你不要管我們,你跟隨曹公那是對的,你快快攻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