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3頁)
章節報錯
袁紹得到曹操派遣臧霸攻佔臨淄、北海等地的訊息後勃然大怒,即刻召集眾將前來商議對策。
袁紹道,“前些日子曹操剿滅了前來投靠我的張楊所部,佔據了整個河內,今又使臧霸攻佔瑯琊、北海等地,實屬欺人太甚、目中無人,現他又阻擊了前來投靠於我的袁術,他這是處處與我作對啊,我本不想與他為敵,可照這樣下去我的地盤豈不都被他所吞?所以,我決定,要發兵攻打曹操。諸位,你們意下如何?”
郭圖道,“主公,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攻滅欲投奔我們的張楊所部,已經威脅到了我們,我們應該發兵去攻打他。”
沮授諫道,“主公,我看現在我們不易發兵。”
“呃,為什麼?”
“主公,我們剛剛消滅了公孫瓚,兵士疲憊、百姓窮困,倉庫已沒有多少積餘,如果現在要發動戰爭,必然要增加老百姓的賦稅,老百姓會更加苦難,這樣往往會發生動亂,我們最好是先向天子進獻貢品以迷惑曹操,然後致力於農耕,使人馬得到休息,若是不能通達天子,就說明曹操已從中作梗,我們便可進兵駐守黎陽,逐步經營黃河南邊,多造船隻,整修器械,分遣精騎,抄掠曹操的邊境地區,使其不得安寧,然後我們再舉雄壯之師,一舉可拿下許都。”
郭圖道,“我們若坐等發展壯大,可曹操也在發展壯大,最怕的是曹操發展的要比我們快,那就對我們不利了。而現在,我們的兵力是曹操的數倍,兵書上雲,比敵人多十倍就可以將其包圍,比敵人多五倍就可以進攻敵人,力量相當就可以交戰,現在我們的兵力多曹操數倍,我們完全可以去攻打曹操。”
沮授道,“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兵多兵少,而在於智謀和勇,曹操迎天子到許都這已經說明曹操很有謀略,況且,如果我們去攻打迎天子到許都的曹操,在道義上我們也說不過去,曹操兵力雖少,可曹操法令嚴肅、士兵精壯,我們不可輕敵。”
郭圖道,“如果講道義,他曹操道義了麼?前者借名為父報仇攻打徐州沿路屠城,他殺死了多少無辜的百姓?後者無故攻打張楊佔領了整個河內這也能說明他道義?現在就是弱肉強食的時代,我們不趁我們強大時攻打曹操,恐怕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袁紹即刻道,“公則所言極是,我決定起兵十五萬,南渡黃河,去攻打曹操。”
顏良、文丑等眾將也齊聲道,“我等願為先鋒!”
“好!”袁紹喜道,於是任命審配、逢紀主持軍事,許攸、田豐、荀堪為謀士,沮授為監軍獨掌一軍,命令顏良為先鋒統兵三萬向黎陽進發,伺機進攻白馬,自己則統領大軍十萬,帶領文丑、張郃、高覽等眾將率向黎陽進發。
眾將領令去後,郭圖走到最後又返身回來,袁紹不解地問道,“公則可否有事?”
郭圖拱了拱手,道,“主公,沮授反對出兵,您還讓他為監軍監管內外,權威震動三軍,權力與主公相當,假如他勢力逐漸強大,那主公可怎麼能控制的了他呢?這樣我軍豈不危險了?”
袁紹思慮了片刻,對傳令兵道,“傳令兵,傳沮授回來。”
傳令兵走後不久,沮授進見袁紹,袁紹道,“沮將軍,現大軍前往黎陽,不日便南下攻打曹操,兵力不應分散,這樣吧,你交上你的印綬,一支由淳于瓊領導,一支由郭圖領導,你自領一軍,你看怎樣?”
沮授一聽便明白了,這是郭圖進了讒言,只得拱手道,“謹遵主公命令。”
沮授回到家中,即刻將全家老小召集起來,全家老小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都面帶著恐惶,擠到一間屋內,沮授對他們道,“此次袁紹南征曹操,如果我們勝利了,那我們可保無憂,如果我們戰敗了,曹操勢必會北渡黃河進攻我們鄴城,我們都將性命不保,這樣吧,我把全部的家財大夥兒都分了,一旦聽聞我們戰敗,你們即刻逃離鄴城。”
兄弟沮宗道,“哥哥說的也太悲觀了吧,想我們大軍足有十五萬,而曹操不過兩三萬人,我們以這樣優勢的兵力難道還戰勝不了曹操?”
沮授道,“用兵勝負的關鍵不在兵多少,而在於計謀,曹操能以不足萬人的兵馬而收服兗州十幾萬的黃巾軍,可見曹操謀略過人,而且他現在又以挾天子為資本徵討四方有理有據,我們雖然兵馬盛多,可將軍驕橫,兵士怠惰,這樣的軍隊往往會打敗仗,所以,對於此次南征曹操我並不樂觀。”
沮宗默然,於是沮授散盡家財於家人,隨時準備去逃難。
再說曹操,曹操誅殺了董承一黨餘怒未消,便召集眾將準備發兵攻打劉備,正商議間,忽然探馬來報:報!曹將軍,袁紹已挑選精兵十五萬,戰馬萬餘匹,由顏良為先鋒直撲黎陽!”
曹操內心猛吃一驚,但表面上他並沒有流露出來,不過眾文臣武將都駭然失色,悄聲地議論起來,大廳內有了些騷動。
“再探再報!”曹操道。
“是!”那探馬起身而去。
曹操看了下眾人,知道眾人都畏懼於袁紹,便道,“諸位,袁紹口稱是發兵十五萬,戰馬萬匹,其實他這是虛張聲勢而已,據悉,袁紹總兵力不過十萬,戰馬更不足一萬匹,他不可能將全部的兵馬都派來攻打我們,更何況袁紹志大而小智,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雖多卻分派不明,大將驕狂多有不服從命令者,他土地雖然廣闊,糧食雖然豐裕,不過這些都是準備奉送給我的,哈哈,袁紹不足為慮!”
荀攸等文臣沉默不語,曹仁道,“主公,以我之見我們應當全力去抵禦袁紹,此時不可對劉備用兵,倘若此時對劉備用兵,那袁紹若趁機來攻取許都,我們豈不危險了。”
曹操道,“劉備,乃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但遇事遲疑不決,我斷定,在我們攻打劉備的期間,袁紹不會進攻我們的。”
曹操看了看荀彧,道,“文若,你以為如何?”
荀彧道,“主公分析的很對,袁紹好謀無斷必定會影響其軍心,而劉備實則一梟雄,若劉備做大,其危害要遠遠高於袁紹,我贊同趁劉備還未在徐州立足未穩之際起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剿滅他,以防患於防患於未然。”
“好,”曹操道,“那我們就這麼決定了,眾將聽令!”
“在!”諸將齊聲應道。
“荀彧、郭嘉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