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在幽州和幽州牧劉虞交戰之時,劉虞的兒子劉合剛好在袁紹處被袁紹扣押,後來公孫瓚打敗劉虞並殺了劉虞全家,劉合因此才倖免於難。

公孫瓚滅了劉虞自領幽州牧,又脅迫使者上表朝庭加自己為前將軍、封易侯,並總督青、並、幽、翼四州,自此更加驕橫,揮軍南下,欲佔領整個翼州,於是便和袁紹在界橋打了一仗,結果公孫瓚的整個白馬義從幾乎全被殲滅。

袁紹乘勝追擊,不想在拒馬河畔又被公孫瓚打敗,殺死了袁紹兵七八千人。公孫瓚趁機向東擴大戰果,佔領了青州大部分地區。

袁紹不甘心失敗,連連對公孫瓚發起攻擊,雙方又打了很長時間,互有勝負。

袁紹雖然現在坐擁整個翼州,實力強大,可南面的曹操自把獻帝迎到許都,曹操的實力也增強了不少,而且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讓袁紹又忌妒又懷恨,他也想把獻帝接到翼州,可北面的公孫瓚時不時地派兵來侵擾,這讓袁紹十分頭疼,便召集眾將前來商議對策。

袁紹道,“現在我們北有公孫瓚南有曹操,我們夾在兩強之間很難有發展,現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一步步在擴大,終會成為我們的勁敵,我只恨當年沒有聽從沮授的建議,以致讓曹操搶了這風頭,你們說,我們現在攻打誰較為有利?”

許攸道,“主公,當今之計我們應先攻打公孫瓚最為有利。”

袁紹望著許攸,道,“哦,許子遠可有何高見?”

許攸道,“主公可以想一下,現在誰最惦記著我們的翼州?”

袁紹道,“當然是公孫瓚了。”

許攸道,“正是,假若主公現在去攻打曹操,公孫瓚必定趁機來取我們翼州,而曹操就不同了,假如我們去攻打公孫瓚,曹操絕對不敢北上犯我們翼州,因為曹操的南面有劉表和呂布正虎視眈眈地盯著曹操,他們無時不刻想進攻許都,所以,曹操此時的精力都放在南面而不是我們這邊。所以,以我看來,主公當下應先去攻打公孫瓚。”

“好!”袁紹道,“那我們就先去攻打公孫瓚。”

許攸又道,“主公若想打敗公孫瓚還需一個人幫忙才行。”

“哦,是何人?”

“此人正是劉虞的兒子劉合。”許攸道。

眾人齊齊地看向劉合。

許攸又道,“我聽聞劉虞的部下鮮于輔、以及齊周現都在鮮卑部落處,正在聯絡鮮卑頭領柯比能及劉虞的舊部準備攻打公孫瓚為劉虞報仇,主公何不讓劉合回去,讓劉合去統領他們,與我們一起共同攻打公孫瓚,這樣公孫瓚就會前後受敵,必敗無疑。”

袁紹大喜,望著劉合,道,“劉合,你願不願意去為你父親報仇?”

劉合抱拳回道,“大將軍,自我父被公孫瓚所害已經三年了,這三年裡,我無時不刻想著要為父親、母親及我妹妹報仇,我願聽從大將軍的安排,萬死不辭。”

袁紹喜道,“好,欲話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你就回幽州吧,去聯絡你父親的舊部,結合鮮卑族人和烏桓人一起討伐公孫瓚,到時我將出動大軍從南面進攻,我們兩下夾擊,消滅公孫瓚,為你父報仇!”

“多謝大將軍!”劉合謝道。

田豐諫道,“主公,若想讓鮮卑人與烏桓人為我們效命,須以皇上的旨意加他們為單于才行,我聽聞烏桓首領丘力居死後現由他的義子蹋頓代為首領,另鮮卑部族首領扶羅韓、蘇僕延、那樓、烏延各擁有騎兵萬餘人,主公何不遣一使者前去鮮卑部及遼西烏桓部賜封他們為單于並給於印綬,然後再請他們出兵,這樣,公孫瓚的北方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公孫瓚的力量,公孫瓚豈不會滅亡?”

袁紹大喜,道,“何人願出使遼西?”

辛評道,“主公,在下願往!”

袁紹喜道,“好,明日你就帶上賜封令與印綬,一同和劉合起程前往。”

“是,主公。”

次日,劉合便與辛評一起起程,不三日便到達了幽州北面的大草原,深入鮮卑族領地。

劉合打算找到一個鮮卑族部落,然後向他們打聽有關鮮于輔和齊周的訊息,可騎馬進入草原快半天了,也沒見到一個遊牧民的影子,只見眼前一片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一直伸向遠方,在天際間與藍天白雲相接,似乎永遠走不到盡頭,劉合正在悵然之中,就聽到空中傳來幾聲蒼鷹的鳴叫之聲,緊跟著前面有十幾個鮮卑人騎著戰馬由遠而近飛馳而來,他們口中發出嗷嗷嗷嗷的叫聲,手中揮舞著閃亮的彎刀,一會兒工夫便來到了劉合他們的面前,把劉合和辛評包圍起來。

這些鮮卑人揮舞著彎刀圍著劉合與辛評直轉,轉得劉合有些頭暈。

其中一個厲聲問道,“喂!你們是什麼人?竟敢撞入我們的地盤,是不是來刺探軍情的!”

劉合擺著雙手忙道,“諸位爺,不是不是,我是來……找一個親戚的。”

“找誰?快說!”

辛評還不清楚這些鮮卑兵的來路,沒敢說出鮮于輔的名號來,劉合見鮮卑兵一個勁地追問,便說,“我的一個親戚,叫鮮于叔。”

眾鮮卑人聽後相互嘀咕了幾句,幾個人便下馬過來將劉合和辛評拖下馬去,不由他們反抗便用繩子綁了,用黑布纏住他們的雙眼,把他們分別抬到馬背上,然後打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