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蜜愣了一下,然後驚訝反問:“《提著心,吊著膽》,我主演的啊!”

施施笑了笑:“…那部戲口碑還行。”

“豆瓣才6.4分…”

“今年豆瓣上6分的國產電影不到三十部!”

“你們公司承包了一大半!”

“今年的專案基本都是去年、前年立項的,那兩年粉絲經濟佔據主流,很多投資人認為,只要有小鮮肉、流量參與的劇集,就不愁賣座,根本不重視質量…所以,今年上映的大部分電影,但凡有鮮肉參與的,都挺爛!”

“《致青春2》、《夏有喬木》、《爵跡》包括《盜墓筆記》,口碑、票房都很差勁…看來,指望小鮮肉那點粉絲,撐起一部電影,難度還是挺大的!”

“不是難度大,是基本不可能!”

蜜姐現在很願意跟施施聊市場,聊電影…

怎麼講呢,經過幾部戲的運作,施施對市場、題材什麼的有了一個基本的判斷準則…

這個判斷準不準不好說——只要是她參與出品的作品,沒有虧損的!

這其中當然有沈長林的功勞,但…宣傳、營銷就不用提沈長林了!

獨立女性、搞錢女性代表人物!

總不能還延續原時空的營銷手段——佛系、天鵝頸…

原時空之所以吹這些…還不是因為沒得吹噓了嘛!

也挺難的,作品除了十年前的《步步驚心》,再也沒有了,還沒有啥事業心,關鍵採訪時候也說不出什麼有營養的東西,粉絲只能吹‘不參加綜藝’、‘人美心善’還有‘儀態很美’…

既然聊到粉絲電影,沈長林就有話要講了:“我記得第一部引發大規模討論的粉絲電影應該就是《孤島驚魂》吧?”

楊小蜜不好意思點了點頭…

《孤島驚魂》上,投資不到500萬的電影,以9000萬票房創下了當年國產驚悚片的最高票房紀錄。

誰都知道《孤島驚魂》之所以能創下票房佳績,楊小蜜功不可沒。

這部豆瓣評分僅為3.2的電影,因楊小蜜的粉絲的瘋狂刷票成為票房黑馬,成為了“粉絲電影”的肇始。

然後才有了《小時代》,將粉絲電影帶上了票房的“巔峰”!

《致青春》、《匆匆那年》、《後會無期》、《有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繼續添磚加瓦…

但今年,這些元素都不好用了。

“電影投資風險還是太大了,所以,趙姍的想法是重點發力網劇以及綜藝…她準備做個慢綜藝!”

“什麼叫慢綜藝?”

“…相對概念…”

沈長林解釋了一下:“和情節較強,節奏緊湊,對抗性質濃的“快綜藝”不同,慢綜藝不設定複雜的遊戲環節,也沒有過多的劇本干預,不設定人物的角色性格,而是將嘉賓放置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讓其呈現出最自然的狀態。比方說一間客棧…”

沈長林列舉了《親愛的·客棧》的概念…

楊小蜜很感興趣:“讓我經營嗎?”

“你會嗎?”

“…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