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姐是很聰明的!

就算她不聰明,她的男人也足夠聰明。

沈長林去年初就跟她說了‘做好轉型的準備,你都30了,也應該告別瑪麗蘇神劇了’…

她放在心裡了。

但執行起來有點小尷尬…

首先,團隊分析了她的優缺點。

優勢:頂級流量、80後花商業價值第一、偶像劇女王、大眾代言、時尚雜誌五大刊準滿貫;

劣勢:缺乏電影代表作、沒有權威獎項支撐…

這裡的代表作指代的是兼具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比方說《李米的猜想》之類的。

那就很好辦了,找個文藝片大導演,拍一部文藝片,證明自己的演技就行了!

權威的電影獎項基本要靠文藝片來刷,文藝片也是檢驗一個演員演技的照妖鏡。

問題來了,文藝片導演一般都有自己的基本盤,要麼御用,要麼一線大咖自降片酬——湯惟低價出演《地球最後的夜晚》,或者,有專門的的文藝咖,郝蕾、譚卓或者黃璐…

而且文藝片也不是你拍了文藝片就能拿到獎,能百發百中的要麼是厚積薄發的演技派要麼是天才。

沒演技想拿權威獎?

除非,你有人脈花錢買,然後被群嘲——水後格溫尼斯·帕特洛。

現在國內嚴重的劇本荒,好的文藝片越來越少,跟淘貨似的,想淘到一部好的同時電影圈大咖不跟她搶的。

難!

楊小蜜的團隊並不具備這種能力。

否則,絕對不會讓她去領什麼休斯頓影后,更不會大肆宣傳…

……

不管你認同與否,票房是中國電影市場的gdp。

對於相對更加特殊的內地電影市場來說,票房更加是指標,是政績,是面子,也是切切實實的利益。

年初,就有人預言,今年的總票房600億起步!

其實從大的趨勢來看,這個判斷是很準確的…

中國電影市場處在一個票房狂奔的時代,對於每年至少以25%增幅高速飛奔的中國電影市場而言,去年525億,今年過600億,沒毛病!

然而冰冷的現實卻給中國電影人澆了一盆冷水,以當下中國電影平均每天都在飛速增加的銀幕數來計算,534億的全年票房背後是票房增長的逆勢。

曾經被譽為“人傻錢多”的內地觀眾在飽受國內爛片的摧殘之後,終於擦亮了眼睛,製片方想要再從觀眾口袋裡圈錢,必須提高影片質量…

而今年恰好是國產片整體呈現頹勢的一年,但好訊息是片方想用用爛片圈錢的日子已經到頭了!

哪家公司從來是沒出品過爛片?

長林影視!

或者說跟沈長林沾邊的專案…

楊小蜜這次專門約見施施還有沈長林,兩個目的,第一是讓他看一個專案,讓他判斷靠不靠譜,另一個則是…她想出演《藥神》…

第一個專案就是《寶貝兒》,劉傑導演的作品。

劉傑是一個能身兼編劇、導演、攝影、製片的全能型人才。

曾為王曉帥的多部電影擔任攝影和攝影指導,比如《十七歲的單車》、《冬春的日子》,後來自己做導演,擅長處理發生在偏遠地區的現實主義題材文藝片,口碑也都不錯,比方說《馬背上的法庭》、《碧羅雪山》、《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