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沈長林想了想,然後道:“…對了,他如果做《港囧》,我們也做一部…叫《迷失香港》…”

“《香港迷失》,跟他打擂臺嗎?”

“什麼打擂臺,香港,東方之珠,他能拍《港囧》,我們為什麼不能拍《迷失香港》?”

……

徐光頭…

本質上是一商人。

商人的說法其實算好的,本質上應該是一個資本家…

知乎有一個問題:如何評價徐光頭這個人。

點贊比較高的一個回答:徐光頭這個人殺傷力很大的,當你稍微瞭解一點他的黑料後,你甚至會擔心黃博的人品!

至於董評…

董評曾是多部國際知名電影的主要投資者、監製以及聯合監製,參與過《臥虎藏龍》、《讓子彈飛》以及《西遊·降魔篇》等。

他被曝光主要是因為阿狸收購的文化中國,董評是董事長…

然後突然間就銷聲匿跡了!

退出了阿狸…

你以為他就此退出江湖?

想多了,按照原時空的軌跡,他找了徐光頭、寧昊,透過借殼一家叫21控股再度重出江湖…

後來21控股改名歡喜娛樂。

這回應該沒找到寧昊,畢竟寧昊手頭兩個專案在推進呢,估摸著沒空搭理他…

為什麼要找徐光頭?

明星效應嘛!

為求互利共贏的效果,影視領域的上市公司會經常與影視明星們進行一些利益上的捆綁。

華宜兄弟就特推崇“明星驅動ip”,以較高的溢價收購了一大批明星持股公司。

歡喜傳媒創立了獨特的“導演合夥人制”,在這種制度下,歡喜傳媒會授予導演一定數量的公司股份,並與導演簽訂合作協議,以此來實現導演與公司利益的捆綁。

導演拿了股份,就變成了股東導演,個人利益將會與公司利益更加一致。憑藉這種模式,歡喜傳媒也確實繫結了很多優質的導演,甚至打造出歡喜傳媒的“導演天團”。

截至2020年末,歡喜傳媒共與14名導演簽訂了獨家合作協議,其中股東導演有7名,包括陳可欣、王佳衛、顧常衛以及阿謀。

這就產生另一個問題了——導演本身也有公司。

你可以把導演當成資本運作,導演自己就不行了嘛?

徐光頭有真樂道,寧昊有壞猴子,為什麼要跟你合作呢?

或者說,聯合出品方為什麼要寫上你的名字?

你有院線嗎?

你有平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