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阿謀(第三更)(第2/3頁)
章節報錯
《活著》備受好評,有人挑刺揭露傷痕;
《一個都不能少》關注教育,有人跳腳美化國家;
《英雄》開啟華語電影商業化模式,有人因此靠電影賺到了錢,還扭過頭反咬一口;
即便是《懸崖之上》再次創新,也有人諷刺江郎才盡。
有時候,想想罵的那些話,都不用過腦子,多看兩眼就知道立不住,拍陋習拿獎不是藝術,拍商業片又成了放棄藝術。
那麼放棄的藝術又是什麼?不就是那些人批評的所謂陋習嗎?
前後矛盾的論點與論據,扣帽子都扣得不嚴謹。
《紅高粱》、《有話好好說》、《英雄》、《金陵十三釵》、《懸崖之上》都是不同型別的電影。
阿謀為什麼能拍這麼多不同型別的電影,已是古稀之年還不退休頤養天年,以他的成就完全可以被捧成神。
因為他愛電影,不想離開電影,因為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看似每次都抓住了機會,其實每次都做了萬足的準備。
天分特別高還特別努力。
有些人真的牛逼!
他們一通百通,還踏實認真,註定做什麼事兒都會成功;
有些人是吹出來的牛逼…
每部戲都榜著自己的經典作品,還不讓說實話,聽不得半點不順的話;
還有些人,即便都是吹逼的通稿,也不夠牛逼!
……
酒店,沈長林找到阿謀,握手,兩人坐下:“導演…這是您第幾次來柏林了?”
【本站首發,最快更新】
沈長林對阿謀挺尊敬的,要是換了其他導演,肯定會問‘片賣得怎麼樣’?
但你一問,肯定得扯到張衛平!
阿謀現在賊煩張衛平。
你設身處地想一下,你的合夥人整天拿著你炒作,還試圖干涉創作自由…
然後,一到分錢了就裝傻叉…
合作拍片十幾年賺的錢還不如拍個廣告。
這還不算呢,叫他幫忙給孩子辦個戶口,這點小事兒都辦不好就不說了,還對你說妥妥的!
然後,搞得堂堂奧運大導,親生孩子竟然東躲XZ當了數十年黑戶!
正常人都會選擇散夥。
阿謀笑了笑,滿臉都是褶子:“不記得了…你是第一次來吧?”
沈長林點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