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聊什麼?

就是聊一些很佩服你,仰慕已久之類的客套話…

難道一上來就開撩?

開什麼玩笑,那可是張魚綺!

且不說能不能撩得動,關鍵你要是做了什麼不順她心意的事…人家會拿刀砍人的。

而且能說出藝人是高危職業的人,智商、情商也不高。

雙商不高的人,沈長林沒興趣多接觸…

簡單聊了幾句,進放映廳看電影。

《金陵十三釵》,沈長林當然看過,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類似《辛特勒名單》的救贖電影,救人的換成了美國神父,順便加了商女亦知亡國恨,此恨無關風與月的劇情。

上輩子的記憶了!

不過,這次再看,有點被驚到了。

阿謀對光影運用實在讓人驚豔,如果說開場時候的冷色調,任何合格的導演都能想到,那對彩色玻璃的運用稱得上如花妙筆了。

十三釵跨入教堂的大門女學生們在隔著玻璃悄悄窺探開始,透過彩色玻璃看到的她們進門展現出全片最美麗的一面。

端莊華麗而不失風騷,在光線下英姿颯爽!

這是在暗示著這幫女的並不像人們平時的印象中的那樣灰暗和低賤,而是將會有一段驚豔偉大的經歷,活出她們人生的光彩!

對了,這個透過玻璃折射的場景後來還照搬進了《長城》…

——《長城》的最後一戰,五色琉璃塔,五色斑斕的聖光中,演員的臉色顯得非常鐵青。

最後,秦淮河女人替女學生赴死的行為,是電影橋段的高潮,也是將這些開始只有一副臉譜化面孔的角色形象逐漸飽滿的過程…

沈長林不自覺流下了眼淚!

沒辦法,太煽情了。

……

《金陵十三釵》柏林亮相後,媒體褒貶不一。

英國知名影評網站evue認為這是一部很美很動人的電影,對演員褒獎有加,“演員真是太棒了,不過貝爾更為出色”。

“張導演此次對於色彩的運用相較於他早期的作品明顯剋制了許多,然而美麗卻絲毫沒有減分,反而更為細緻和震撼!”

但也有媒體表示:“角色過於誇張,要麼就特別好,要麼就特別壞。”

他們對侵華戰爭了解的太少了!

看完電影,沈長林一點也沒感覺到青色,突然想到了一幫教授重點批判的‘青色’,真尼瑪無語!

尤其是清華的肖鶯教授…好吧,想到清華,立馬就懂了。

那能不罵阿謀嘛!

阿謀真的是,萬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