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金國重騎兵,起兵以來無往不勝。自用兵以來,凡遇不可勝之情況,即集結重騎兵,被兩重鐵兜鍪,堵牆而進。

在他看來,越是難啃的軍陣,就更應該以重騎兵去踏破,為全軍打卡一個缺口。

這個理論,簡直具有魔性。

越是相信這個理論的人,越覺得這個理論有理有據,邏輯嚴謹,閉環順暢。

不然朝廷花費那麼大代價,養這種精銳重騎兵是幹什麼的?拿來好看嗎?

所以不論將領們如何勸導,金兀朮都偏執不理,認為他們怯懦畏戰。

真正的女真勇士,就應該披雙層重鎧,騎高頭大馬,正面踏碎敵軍陣地!一擊決定戰場勝負!

但金兀朮雖然迷信重騎兵的威力,還不至於瘋狂到讓重騎兵直接去衝擊拒馬、鹿角。

兩軍交戰,他先派出了步兵前來清理鹿角、拒馬,同時派柺子馬在左右兩翼遊射,意圖擾亂宋軍陣型。

宋軍奮戰,陣型不亂,兩翼的柺子馬在與宋軍箭陣對射中傷亡慘重。完美復刻了匈奴單于圍攻漢將李陵的那一幕。

可是匈奴人也知道騎兵在對射中不佔優勢,應該拉長戰線,拖垮步兵。

但金兀朮則太急,他年輕的心無法接受戰事數日不決。在他的印象中,大金與敵軍主力交戰,就應該畢其功於一役,一日內摧枯拉朽的打垮對面。

一旦無法獲勝,豈不是要挫敗自己全軍銳氣?

所以在步兵也進攻失利後,他祭出了自己最信任的法寶,重騎陷陣!復驍騎重鎧,奮長槍鉤杆,直衝宋軍軍陣。

結果已經無需多言,河北將士已經訓練了近半年,而且擺好了最嚴整的陣型,等著騎兵撞上來。三千女真重騎兵一戰損失過半!

這一戰宋軍斬首上萬級,若非宋軍沒有騎兵,金兀朮主力就要折損在這裡。

宋軍順勢收復靜安軍,然後大軍繼續向北收復深州、祁州。

隨著宋軍首勝的傳出,河北大地風起雲湧,一支一支義軍主動發起起義,奪城南獻。

倒也不是之前宋朝的統制有多美好,多麼令百姓懷念。

實在是金軍的統治太過殘暴,先是攻城略地,殺人如麻。接著又大舉徵發徭役,苛刻收取賦稅,以應對戰事。

這兩年來,金軍對河北沒有任何治理,全在暴虐盤剝百姓。

相比之下,河北百姓還是覺得歸順大宋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其中也包括大量計程車大夫!

這些人甚至不惜拋下家鄉的土地,也要南歸。其中有人是為了忠義,有人則是更清楚的認識到了,還是大宋朝廷更香。

只要能穩住大宋朝廷,士大夫們的利益就有充分保證。但若被敵國佔據,別管自己有多少土地,多少財富,隨時都有可能人財兩空,命喪刀下。

在河北風起雲湧時,大宋軍隊也開始按照朝廷部署一支一支向河北開拔。

最先行動的青州的折彥質,他從青州出兵,很快便收復濱州、德州等地,一路向北進軍至滄州鹽山方才被金軍兵鋒擋住。

北伐的第一波優勢到此已經幾乎耗盡,宋軍不得不面對北伐最棘手的困境。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