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沉甸甸的責任(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軍北伐的最大劣勢是什麼?
自然是無法掌控戰爭主動權。
宋軍三路進兵,看起來聲勢浩大,但在當初的朝廷決策中,所有人就已經看清了,這只是宋軍避實擊虛的不得已之舉。
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宋軍無法主動找到金軍決戰。
在數百里範圍內的戰場上,金軍鐵騎具有絕對統制力。
宋金哪兩支軍隊交戰,戰場在何處, 完全被金人所掌控。
金軍可以一陣退,復一陣來,哪怕戰敗也不過後退數十里重整旗鼓而已。
而宋軍一旦戰敗,那就是全軍覆沒的慘敗。
所以金軍一旦下定決斷,放棄全面防守,任你三路來,我只一路去。宋軍立即陷入了戰略被動。
折彥質作為沙場宿將,在進攻鹽山遭受頑強抵抗後, 立即判斷出局勢, 金軍主力朝自己開赴過來了。
但哪怕他當機立斷,選擇撤軍,還是為時已晚。
兩萬宋軍在無棣鎮附近被金軍黏住,只差數十里,宋軍終未能退回黃河以南。
值得慶幸的是,宋軍與太原之戰中种師中部不同,他們糧草、物資都十分充足。
但不幸的是,金軍兵力遠遠強於宋軍。
雙方數萬大軍的行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見到金軍鐵騎,折彥質就清楚宋軍已經退不了了,與其在倉促後退中被金軍鐵騎奇襲,還不如列陣死守,等待援軍。
於是在無棣河邊,折彥質命令道:“全軍紮營,樹立以商況較盛者為鎮,次者為市。”
“派信使向宗相公求援!”
“派信使彙報朝廷。京東宣撫司與敵軍主力鏖戰於無棣鎮。全軍必奮勇殺敵, 以報國恩!”
全軍兩萬四千多名士兵立即停下腳步開始安營紮寨。
到處是軍官急促的軍令聲:“快!快!中軍快把紮寨豎起來!”
“京東宣撫司第十七指揮、第十八指揮拿鐵鍬、鏟子,去營北挖掘溝塹!”
“第五指揮、第六指揮, 全軍跟上,去搬運鹿角、拒馬。從軍車上搬到營寨外面,都扎穩了!這關乎你們所有人的性命!”
“第二十三指揮、第二十四指揮,去打水。準備長期堅守。”
“敵軍鐵騎奇襲!前軍列陣,擋住敵軍!”
“放箭!放箭!”
折彥質站在一處土坡上,神色凝重的看向下方。宋軍如螞蟻一般忙忙碌碌,營寨、工事的雛形在他們手中迅速成型,構建在平整的河北平原上。
金軍鐵騎則在四處遊蕩,一次次嘗試突襲,捲起秋季無數黃土,造成無數殺戮與流血。
值得欣慰的是,面對金人鐵騎恫嚇,宋軍將士並沒有驚慌潰散。這給了折彥質堅定一戰的信心。
“太尉,營外有河北諸多員外求見。”一名都指揮使走上土坡向折彥質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