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億萬人口(第1/2頁)
章節報錯
宰相權柄之爭,是趙桓故意扶起了政事堂來打擊三省。
鬥爭雖然激烈,但耗時其實不長,只有兩個月左右。用兩個月的時間來平穩過渡,比趙桓直接下令廢除三省還是要緩和、安穩一些。
至少三省官員如今的怨氣都堆在了李綱身上,覺得是他李綱搶了三省的權柄。哪怕,高層都知道,政事堂如今如此強勢,完全是因為背後有官家支援。
要是趙桓直接下令廢除三省……俗話說,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就算他是皇帝也少不了被人怨恨。
今日左相、右相終於妥協,表態願意精簡門下省與中書省,趙桓設定政事堂的目的算是達成。
便笑著對孫傅說道:“右相深明大義,識大體,顧大局,實乃我朝肱骨棟樑。那自今日起我朝便廢除三省制,改行一省制。”
聽聞趙桓之言,孫傅喜出望外,尚書省被保留下來了!所謂右相即尚書右僕射,他本就是尚書省官員。只要尚書省未被取代,他就算是保留了根本!
李綱則緊張不已,問道:“官家,政事堂與尚書省權力高度重疊,這不利於精簡機構。”
趙桓擺了擺手說道:“無妨,剛才右相可是親口跟朕說了,尚書省只執行天子意志。政事堂才代表宰相意志。是吧右相?”
孫傅目瞪口呆,焦急不已的回道:“不是,官家,臣不是這意思,臣的意思是……”
“恩?不是?右相意思是剛才在欺君?人生路長,朕希望卿不要走捷徑啊。”
孫傅瞬間像被霜打的茄子,沮喪的說道:“陛下所言,即臣所想。”
峰迴路轉,李綱滿面春光,政事堂代表宰相意志,那就意味著政事堂今後徹底取代尚書省地位,成為名正言順的宰輔機構了。而尚書省則回到了其最初模樣,只傳遞天子意志。
孫傅恍恍惚惚,自己努力這麼久,就只保留下了一個尚書省的名字?宰相權柄盡歸政事堂所有?
但下一刻,李綱的笑意也僵在了臉上。
趙桓淡笑著說道:“朕記得尚書一職本就出於尚書檯,魏有五曹尚書,即左民、客曹、五兵、度支等五曹尚書。既然尚書省執行天子意志,不再管六部,那六部就直接向朕負責吧。”
孫傅臉上的沮喪頓時去除大半,不厚道的笑了起來。尚書省雖然被削了權柄,但這權柄也沒劃歸政事堂。相反政事堂也失去了宰相之實!指揮不動六部的宰相,還叫什麼宰相?別人的不幸,總是能減輕自己的痛苦。
政事堂的平章政事丟掉了行政權,不叫宰相應該叫什麼?那很顯然就是大明的首輔。他們只有議政權,而無行政權。
但大宋的宰相,至少地位還在,依舊是正一品大員,處理朝政名正言順。
只是他們的處理意見需要天子蓋章透過,發給六部才能成為正式的國家政策。
而尚書省就是趙桓執行天子意志的工具,類似於後世的通政使司。既接收奏摺,又頒佈詔令。有他們的存在,趙桓可以保證天下奏摺都是皇帝先接收到。再不會出現大宋經典的一幕,地方官員上奏緊急軍務,結果宰相匿下奏摺,舉朝無所知的情況。
政事堂淪為了趙桓的顧問工具。趙桓如果勤奮,可以直接批閱奏摺,完全無需政事堂插手。如果想偷懶,則命有司將奏摺交付給政事堂,到時直接對宰相意見蓋章透過就行。
如果更懶,章都不想蓋,就設定一個官職,掌印女官,專門蓋章。
同樣,這也就意味著宰相如果想負責一國朝政,必須要得到皇帝堅定的支援。就像王安石,他的一切政策,皇帝都認可,可以順利轉化為朝政。
如果宰相得不到天子的認可,他手中的議政權,還不如一張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