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仙知道這是官家對自己的考驗,立即振作精神,對趙桓說道:“官家,臣以為欲圖陝西,必先穩定洛陽。”

“洛陽?”趙桓略微驚訝,怎麼談到西京。

李彥仙立即解釋道:“當初陝西宣撫使範使相二十萬步騎出潼關,一戰而潰。完顏婁室並未來得及追殺,便撤軍返回東京。潼關、洛陽之間潰兵難以計數。”

“臣聞洛陽名將翟興便聚潰兵、擊群盜與金人相據。若能與之聯合,可得勝兵數萬。向西可恢復陝西,向北可拒河東群盜與金人鐵騎。如此可保證陝西與朝廷之間聯絡通暢。”

趙桓眉頭微蹙,李彥仙的分析並非不好,而是太好了,好的不可思議。

他對局勢的掌控,明顯超出了他一個外將能夠了解的範疇。

他甚至連朝廷沒有兵員的情況都有所瞭解,自己就給自己找好了徵兵的去向。

基本上,趙桓只要給他一個神武左軍都指揮使的頭銜,他就能跑去拉出一支部隊,到陝西日徵夜戰。

但他一位地方將領,對朝廷形勢哪來的這麼深瞭解?

殿內沉默許久,李彥仙的額頭上逐漸浮現一層冷汗。

趙桓意味深長的說道:“李卿,人生路很長,朕希望卿不要走捷徑。”

李彥仙心中震怖,還有人會走這個捷徑?抄了近路,豈不是就要提前進墳墓了。

隨即李彥仙便斬釘截鐵的說道:“右相只同臣談過一次朝廷局勢,臣只知忠於官家,絕未曾有任何他念。”

李彥仙的這份坦誠令趙桓稍稍放緩神情。

以趙桓對朝廷的瞭解,很容易便猜出是右相給他透露的訊息。畢竟,能扶持一個與李綱不合的大臣,他右相怎麼都是賺。

若李彥仙真以為能矇混過關,以為能託庇於右相門下,才是自投歧路。

不過大宋以文制武的傳統是時候改一改了,必須斬斷文臣們伸向軍隊的手爪。

既斷絕宰相染指軍權的可能性,也省得這些大臣天天無所事事,隔著數千裡疆域微操指揮前線。

趙桓說道:“今後宰相無權干預戰事,軍事指揮權皆收歸樞密院。卿所統領神武右軍只接受樞密院軍令,不受陝西宣撫司轄制。”

趙桓的吩咐,令李彥仙神情振奮不已。大宋軍隊飽受文官指揮的苦楚久矣!今後自己可以自行決斷陝西戰事,僅這份酣暢淋漓,就註定了將來可期。

河北戰場,趙桓給宗澤提供了四十多個指揮的武備。河東戰場,趙桓給了靜塞軍兩萬多士卒和戰馬。

陝西戰場,趙桓怎麼也不能虧待了神武左軍。不能真的讓李彥仙孤身上任。

於是在談完部署後,趙桓站起身,對李彥仙說道:“跟朕去軍器所,朕帶卿看一看我朝劃時代的武器。卿可以帶著這些武器前往陝西,算是朕給卿的助力。同時也以此震懾一番西夏,讓這些蠻夷見識一下何為天朝上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