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改良火藥成果(第1/2頁)
章節報錯
御前軍器所還矗立在內城稅務街南方,只不過曾經的寺院建築被徹底改築。
周圍建起了嚴密的高牆,牆內栽種上了新的松柏。內部庭院則被打通,顯然是方便物資運輸。
李彥仙跟著趙桓走在警衛森嚴的軍器所內,只走了一小段距離,李彥仙就只剩下了一個感受,那就是望眼欲穿, 眼花繚亂!
這一路他實在是看到了太多武備,一札一札的明亮鎧甲,一捆一捆的長矛,天文數字般的箭矢,林林總總堆積成山,正在核驗數目, 向外運輸。
這麼多物資,哪怕給自己一成, 自己也有信心組建一支軍容嚴整, 戰力剽悍的大軍啊。
但趙桓對路上的裝備都視若無睹,一直在御前軍器所的官員引領下走到軍器所的最深處。
御前軍器所的運轉形式已經非常接近後世,官員只負責行政管理,下面各個曹司各自負責武器科研。而各個作坊則負責生產器械。
御前軍器所最深處就是猛火油作和火藥作,管理的極為嚴格,哪怕有內飾引領,眾人也經歷了關卡一次次嚴格的核查。
李彥仙好奇的問道:“官家,這是何處?管控居然如此嚴格?”
趙桓笑著說道:“此即我大宋軍事文明結晶之所在。火藥作歷來管控嚴格,蓋因此物著實有開闢新元之威能。卿隨後就能見到了。”
抵達火藥作後,監司主官已經迎在坊前。內侍向趙桓介紹道:“官家,此人便是改良火藥的官員,名為沈耽。遵循官家詔令,已為其官職進位,如今負責火藥作生產。”
“沈耽?”趙桓看了一眼這位淳樸的官員,問道:“可是沈少卿後人?”
沈少卿也就是沈括,這位著名北宋科學家被後世譽為“中夏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耽連忙拱手回禮,說道:“陛下慧眼如炬, 沈少卿為臣叔父。家父誨披與叔父為親兄弟。”
這關係已經很親密了, 作為家族子弟,沈耽很可能耳濡目染學習了一些沈括的科研方法,所以才能率先將火藥改良成功。
不過趙桓對沈括的研究成果非常感興趣,問道:“沈少卿可有後人存世?”
“稟官家,叔父還有一子,名衝。不過身體不佳,在杭州老宅休養。”
趙桓點了點頭,對身邊的帶御器械汪宗沔吩咐道:“讓樞密院傳令給神武右軍都指揮使,平定杭州後將沈少卿後人接到京城,派御醫為其調理身體。”
沈衝還在其次,關鍵是沈括留下的書籍、成果,說不定能一同搬到京城。
這事還太遙遠,趙桓很快將目光收回眼前,對沈耽說道:“向朕與神武左軍都指揮使介紹一下火藥研發情況。”
沈耽立即神情肅穆,回道:“官家,如今火藥威力巨大,請移步校場。”
“可。”
為了給火藥作試驗威力, 軍器所特意在南部靠河的位置設定了一塊寬廣皆上千步的校場,周圍以樹木相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