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瞭解了國家形勢後,趙鼎向趙桓介紹道:“東京四渠只有汴河下游會流經南京。而其他三渠廣濟渠走正東方向,經興仁府、廣濟軍。在景德年間廣濟渠每月能運粟六十二萬石,菽(大豆)三十萬石。是除汴河之外最重要的航道。”

“而蔡河走西南,經潁川、汝南等地,這裡自古為中原繁華之所,舟楫相繼, 商賈畢至,都下利之。”

“而金水河走西北,經城中入皇宮,主要供應皇宮所需。”

趙鼎精煉的介紹了一下四渠情況,然後說道:“臣以為當下之急在於恢復廣濟、汴河兩條漕運。這兩條運河是東京最重要的運糧之路。”

“恩?汴河?”趙桓詫異問道:“怎麼汴河也要疏通。”

趙鼎解釋道:“汴河上游在洛陽洛口一代分出支流,陝西、京西的糧倉都是憑汴河向東京供糧。”

提到洛陽, 趙桓精神一振,這可是大宋西京。這個城市雖然不如東京繁華, 但也有二十萬人口。

從大宋到到後世, 一直有種論調,大宋應該遷都洛陽。

但趙桓是堅決不肯遷都的,洛陽如今的生態就是最好的。

人口二十萬既保持了農業的供應充足,又有發達的工商業,可以給東京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

一旦首都牽過去,他人口立即會超過百萬,漕運壓力將再次成為大宋最頭疼的問題。

高梁河車神趙光義雖然軍事能力差了點,還又菜又愛玩,但反對遷都的那個理由,趙桓十分認同,守天下在德不在險。

洛陽無非也就比東京多了點地利,但也沒有險阻多少,不然他董卓當年也不至於被一群關東義軍嚇得焚燒洛陽逃亡長安。

只要趙桓能保證戰爭優勢,戰場上能打贏對手,禦敵於國境線之外,洛陽的那點地利完全不足為道。但東京的漕運優勢可是比洛陽大出太多了。

趙桓盯著地圖仔細看了片刻,說道:“朕會下令神武右軍鐵騎分別沿汴河與廣濟河向東西兩個方向掃除群寇, 恢復漕運暢通。”

張浚諫言道:“臣聽聞神武右軍即將出兵, 恢復四方秩序。臣建議先沿河進軍,恢復沿河城市秩序。其利有二,第一大軍有運河為用,補給方便。第二,能迅速恢復沿河經濟秩序,向東京運糧。”

“可,朕會與神武右軍都指揮使詳談此事。”對這個提議,趙桓還是非常認同的。運河就像一條珍珠項鍊,而他流經的城市就是項鍊上那一顆顆璀璨的珍珠,能夠給運河注入無數光輝和活力。

這些城市重新納入朝廷管控,趙桓就等於有了一片強力掌控的狹長疆域。

這片疆域既有充足的經濟活力,能向東京輸送各種財物、賦稅,還有非常安全的治安防衛。

叛軍、流寇攻打任何城池,東京禁軍都能沿河快速馳援,將敵軍擊潰。絕不會出現某一片區域被叛軍佔領,大片領土與東京隔絕的情況。

而後趙桓問道:“一東一西,卿以為應該先開拓何方?”

趙鼎回道:“臣以為應當先用兵洛陽,恢復陝西。”

陝西啊, 趙桓點了點頭。歷史上南宋與金國激烈爭奪的地方也在這裡,畢竟陝西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谷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