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日,官家卻自信從容,處理所有政務都有條不紊。

最明顯的是,在視察傷兵營地時,官家甚至注意到了一旁警戒士卒衣襟的翻折,很從容的站在這名士卒面前,幫其理順了衣襟,淡笑著激勵了幾句,然後才轉身離去。

眾人紛紛猜測,可能是勤王軍隊入城激勵了官家主戰的信心。

臨近晌午,負責談判的御史中丞秦檜結束了與金人的首次接觸,然後馬不停蹄的跑到趙桓面前彙報談判詳情。

趙桓問道:“金人派了誰為使者?”

秦檜立即答道:“稟官家金人共派遣八人為使,西路軍以高慶裔為主,此人是遼國降臣,精通契丹語、女真語及我大宋語言。”

“東路軍以韓常為主,此人亦是遼國降臣,不過是一名武將,精騎善射,能挽三石硬弓,射必入鐵。”

“能挽三石硬弓?”趙桓訝異,這人論勇武幾乎能與岳飛相比,怕是一位史上留名的猛將啊。

不得不承認,金軍中真的人能人輩出,人才濟濟。

趙桓慎重的問道:“金人有何提議?”

“金人……”秦檜垂頭俯首,小心翼翼的回道:“……欲要太上出質,斬四壁守禦使劉鞈,然後言和。”

秦檜以為一向鐵血剛烈的皇帝,聞言會勃然大怒。

但趙桓卻莞爾一笑,沒想到如此巧合,歷史上劉鞈似乎就是在今天被金軍逼死的,今日金軍又故技重施,便回道:“拖著,等傍晚再回復同意,讓他們停止殺戮,退回四壁。”

“這……”秦檜目瞪口呆,問道:“官家真的要令太上出質?萬一金人立太上為帝,大宋勤王之師將自此分崩。”

趙桓沒有回答,卻反問道:“那金軍會撤回四壁?”

秦檜啞口無言,這怎麼可能,金人怎麼可能放棄花費巨大代價才取得的優勢。一旦他們退出城中,許多曾經清掃過的地區,又要用一次次巷戰,慘烈爭奪。

“金人使者分東西兩路而來,他們內部都未統一條件,此時跟他們談判,能談出什麼結果?”趙桓對談判不感興趣,但對談判期間的停火卻十分歡迎。

在朝鮮戰場上,天朝軍隊與米帝僅談判就談了好幾年,期間打打停停,以打促談等情景反覆上演。

金人不可能比米帝更狡猾,只要趙桓堅定抵抗決心,那每次談判都是再給東京爭取時間。

秦檜小心翼翼的問道:“那臣下午應該如何應對金人使臣?”

“這個你不應該問朕,應該問神武右軍都指揮使岳飛。”

岳飛?秦檜心中暗暗吃驚,這個幾天前還是一名小小修武郎的將領,轉眼之間就能影響大宋朝堂決策?

“也罷,朕此時也沒有什麼大事,索性便將岳飛叫來,日後你倆戮力同心,共濟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