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臣充任軍官的事情確定下來之後,趙桓便向岳飛問道:“卿如何看待士?”

如果說軍官制度在大宋還有跡可循,那士官制度在大宋就完全沒有參考的物件了。

理論上,應該選禁軍中沙場經驗豐富、從軍多年的老兵到新軍中充任士官,從而教導士卒,提升戰力。

但禁軍是個什麼德行,大宋是有目共睹,無論趙桓還是岳飛都堅決抗拒這種做法。

所以要選士官,只能另闢蹊徑。

岳飛思索了片刻,說道:“臣聞學以居位曰士,以才智用者謂之士。如此想來,博學多識者才算是士大夫?”

這個回答倒是符合大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

趙桓坦言道:“朕打算在每個軍虞侯下設十名士官,以統領兵卒。卿覺得應該如何選拔?”

這方面岳飛到沒有太大顧及,立即說道:“臣以為神武右軍已經建立三四天,這些士卒中能脫穎而出,暫領什長、伍長者想必都有過人之處。或者是忠貞弘毅,嚴格遵守軍紀,刻苦訓練。或者是身材魁梧,雄壯過人。亦或者博學多識,氣度出眾。”

“可令這些人繼續充任士官。然後頒佈士官選拔標準,十日後進行考核。”

“能透過者,繼續充任士官。不能透過者予以沙汰,另選賢者。臣相信,大宋士人都不甘人下,選拔之日,必然會有大量士卒去參與考核,以取代那些不能透過考核計程車官。”

趙桓若有所思,選其賢者汰其沙,倒是符合中原一向以來的價值觀。

“只是卿打算如何設定選拔標準,以選出卿剛才所言‘學以居位者’”?

岳飛笑著說道:“在軍言軍,于軍中論博學多識,當然是對旌旗鑼鼓、軍令軍紀等,精熟於心者。”

趙桓點了點頭,岳飛的想法十分符合自己的認知。

一支戰力強大的軍隊,一定是一支軍紀嚴明、如臂使指的軍隊。士官要負責幫助軍官傳遞軍令、維持軍紀,對旌旗、軍令的認識,其意義還在個人勇武之上。

隨後,趙桓笑著說道:“不過朕有個提議,倒是無關軍事的,是關於生活。朕打算在每隊士卒中設定一名說書官,閒暇時間為諸位講講故事。”

見到趙桓臉上的笑容,岳飛還以為官家在開玩笑,說道:“臣聞軍中有書記官,還未聞有說書官。”

趙桓卻興致勃勃,繼續說道:“書記官太高高在上,與士卒接觸不多。但說書官不同,逢紮營休整、晌飯操間,都能同將士們講講故事。要知道東京城中有位霍四,以說三分而著稱。朕尚為皇子時,親眼所見,他說書時百姓不避風雨寒暑,圍堵九重,日日如是。”

岳飛終於確信,官家沒有跟自己開玩笑,是真的打算在軍中設定一個官職,給士兵說書。驚詫莫名,問道:“官家打算讓這些官員向士卒說何書?說天下三分?”

趙桓笑著說道:“說三分也好,說《春秋》也罷,說折家將、楊家將都可以。關鍵是要向士卒講述忠義二字。”

趙桓圖窮匕見,說書只是一個載體。關鍵是故事背後,傳達出一份怎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