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宋的朝忠義傳統(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寒地凍的天氣,秦檜後背卻冒出一層冷汗。
御史與技術官僚已經細細查驗過了人頭,該是秦檜回報結果的時候了。
秦檜偷偷的打量了一眼城牆上面帶笑意的官家,自己彙報的結果將影響無數方面,首先就是影響自己今日還能否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其次……其次都不重要!
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生死存亡,全靠這次猜沒猜對了。
深呼了一口氣,秦檜沉聲回稟道:“稟官家,這四十七顆人頭,盡是金人首級!”
話音剛落,城牆上便傳來一陣歡呼。東京殺胡令竟然如此迅速就見效,首日便收穫了戰果!
歡呼聲中,趙桓冷靜堅定的聲音傳出,說道:“賜所有有功之臣為東四班官身,以彰其忠義。李寶,朕等你再殺五十三人,東四班都指揮使的官職,朕給你留著。”
城牆下頓時山呼萬歲之聲不絕。
官家真的賞賜了!
一個金人人頭,就能獲得指揮使一級的官位!
有人喜極而泣,重重的在地上不斷磕頭。
李寶比這些兄弟們多讀一點書,更清楚所謂的東四班是什麼,為什麼官家會以此來表彰眾人忠義。
所謂東四班是在東三班的基礎上,延申出來新編制。
而東三班又別稱孩兒班。
歷史上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立即率軍回到都城東京,意氣風發的趙匡胤在東京北面的宣右門吃了個閉門羹。
趙匡胤只得去其他城門碰碰運氣,仁和門的守衛禁軍看到老長官趙匡胤要進城,便開門迎接,於是趙匡胤順利佔據了皇宮,登基稱帝。
稱帝后的趙匡胤問明左右,仁和門的禁衛軍叫“散直班”,宣右門的禁衛軍叫“東三班”。
於是下令“散直班”全體降級一等,“東三班”從此成為趙匡胤的護衛。
但趙匡胤沒有想到的是,“東三班”全體自殺殉仁。
趙匡胤聽說後趕緊過來阻止,但還是晚了。
當來到“東三班”的營地時,滿地都是屍體,只有兩位指揮使還未來得及死。當兩位指揮使得到“東三班”的旗幟將延續時毅然自盡了。
東三班事件給趙匡胤很大的震撼,他下令對全體將士厚加撫卹,並信守承諾,重組東三班,並且在東三班的營地建立祠廟,四時祭祀。
“東三班”向天下人樹立了一個信奉“忠義氣節”的典型,而忠義氣節也逐漸成為宋朝軍民所推崇的精神。這也是為什麼岳飛會在背上刻字“盡忠報國”。
在隨後的數百年,東三班對大宋矢志不渝。東京保衛戰中有他們的身影,徽欽二帝被擄到五國城時,有東三班將士跟隨。高宗皇帝躲避金軍追殺,行在營地也有東三班將士護衛。
甚至直到千年後,在天朝杭州的城隍牌樓巷還有東三班的祭祀。
將這些忠義的東京百姓任命為東四班士卒,顯然符合趙桓彰顯大宋忠義氣節的需求。也更能激勵大宋軍民共赴國難。
至於一次性任命這麼多都指揮使一級的官職,是否會影響大宋禁軍體系與財政正常?
趙桓微微一笑,有這種擔憂,那實在是太小覷大宋了,太小覷這個“號稱”財富冠蓋歷代的王朝。
大宋僅御前當值的禁衛軍便有殿前左班、殿前右班、內殿直班、金槍班、銀槍班、弓箭班等二十二十四班,兩千四百餘人。
這還沒算殿前指揮使直、御龍左直、御龍右值、內殿直等等、等等一系列騎兵。
《水滸傳》說大宋班直通類有五千七八百人,趙桓雖然不清楚具體有多少人,但估計規模比這數字只多不少。
但隨著東京被圍,加上張叔夜帶入城中的三萬人,到如今東京城內的禁軍總人數也只有一萬兩千人,被趙桓處死了一千餘人,如今只剩下了寥寥萬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