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一道殺豬菜(第2/2頁)
章節報錯
蘇遲問道:“這個菜有什麼講究?”
這一瞬間就暴露了所有人的吃貨本質。
大宋正處於王朝盛世,大宋公卿們都能安享歲月悠閒。
所以張浚提出一個新菜餚後,廷議的主題立即跑偏了,一群人興致勃勃地討論起東北地名菜。
張浚說道:“這道菜是最近才興起地北方菜餚。在冬季,遼東北路以北非常寒冷,百姓基本上停了農活,待在家中享受歲月。”
“所以逢著新春佳節之際,他們會宰殺一頭肥豬,以大塊豬肉為主料,配以玉米、面瓜、番薯、四季豆、豆油、醬油燉滿滿一鐵鍋燉菜。”
其他官員們還在興致勃勃地思考著這道菜究竟是否美味時,趙桓眼中精光閃過。
這位宰相號稱半諸葛,果然從來不會無的放失。
他忽然在廷議上提出了這道菜,其目的就是吸引所有公卿關注其間細節。
果然片刻後,三司使李綱率先反應過來,一臉地驚喜。
而後戶部尚書、左都御史、左相、尚書令等人都紛紛若有所思。
能坐在這裡地沒人是酒囊飯袋。
只有蘇黛她在象牙塔裡搞研究,只關心學術對民生不太瞭解,見到所有人都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她側頭對趙桓問道:“官家,這些公卿大臣們都怎麼了?這道菜有什麼不同嗎?晚上我們也吃?”
趙桓笑了笑,說道:“行,那我們晚上也試試。”
此時一旁的張浚開口,對諸位公卿總結道:“諸位顯然已經發現了,這一道菜裡蘊含了多少影響天下生計的要素。”
“當地百姓能紛紛燉大塊豬肉,說明當地的畜牧業非常之發達,家家戶戶都蓄有六畜。”
“以往人尚不足食,怎麼可能有餘糧餵養牲畜?這關鍵就在於玉米。”
“玉米號稱飼料之王,據老夫所知,在遼東北路,玉米非常豐收,每戶家庭院牆上都掛著一串一串,金澄澄的玉米。”
玉米的產量是普通小麥根本沒法比的。在黑土地中種植,輕鬆突破畝產千斤,也就是畝產十石。
當地百姓家中都是耕地廣闊的,不像中原,家中只有薄田十畝。
不過哪怕只種十畝地,那也是收穫百石糧食。
要知道一列火車才只能拉兩千石糧食,可以按野戰軍的標準去供應四千名士兵的飲食。
所以張浚說道:“諸位以為這黃澄澄的玉米掛在家中足夠一家五口渡過幾個荒年?”
蘇遲最為耿直,感慨道:“杜甫詩中言開元盛世百姓倉廩充實,就已然頗為嚮往。我朝百姓家中糧食倉廩已然裝不下,要掛在院牆上。誠可謂亙古未有啊。憶往昔,百姓苦寒,乃至於人相食,如何敢暢想這般一年糧食足度數個荒年的情況。”
張浚捋了捋下巴上的虎鬚,左相是個會配合的老實人啊。他笑著說道:“蘇相公,你想差了。這些玉米是給牲畜吃的,不是人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