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浚特意用的鮮明對比,瞬間就使廷議的所有公卿形成了無比強烈的震撼感。

民戶家中堆滿倉庫、掛滿庭院的糧食本來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這是多少朝代幻想過的盛世風景。是多少窮苦百姓憧憬不已的生活。

在封建小農經濟中,大部分小民連飯都吃不飽,要賣兒鬻女時,大宋百姓能卻有如此豐富的穀物,已經足見大宋治理之成效,堪稱民富國強。

可是就當大部分官員為百姓存糧足支數年而欣喜時,張浚卻說這些糧食不過是給牲畜吃的粗糧!

這效果立竿見影。

蘇遲震驚的說道:“這麼多糧食都給牲畜?那豈不是當地糧食已經多到了百姓根本用不完?”

張浚點了點頭,說道:“據老夫所知的確如此。遼東北路的糧食產量已經不弱於蘇湖地區。”

“當地盛產玉米、大豆、大米、番薯,這些都是產量極大的作物。百姓根本吃不完,大量的作物堆積在當地。”

“於是百姓紛紛進行加工,玉米作飼料,大豆榨油,糧食釀酒。”

“僅以農業生產而言,當地是非常發達的。但也僅限於農業生產。當地的財富都停留在了農業層面,不愁吃喝,但稱不上物質富裕。”

計相李綱點頭贊同,說道:“的確如此。從繳納的賦稅上看,遼東北路不及浙東路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趙桓認真的凝思著,這麼大的一個農業大省,他們產出的糧食足以供養北方半壁江山,百姓無飢餓之憂,卻不算富庶的現實。

這就讓趙桓不由得想起了後世那個996的社會。

996受人歡迎嗎?

當然不受人歡迎。

可是如果放棄996,回到農村就能躺平,絕對餓不死,但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也沒有什麼時尚衣服,預期壽命從80歲降到60歲。剛剛年過五十,就要掰著手指數自己還能活幾年的生活。恐怕也是沒多少人能夠接受。

遼東北路,目前大概就處於這麼一個狀況。

他們餓不死,但也富不起來。絕大部分平民都守在一個小鄉村裡,但沒有愛情,更沒有華貴服飾,也沒有大宋各種發達文明的成果。

他們在農業社會的巔峰,但距離著東京、蘇州這種不夜城,又彷彿差距了上千年的時光。

張浚說道:“遼東北路,歲產糧食數億石,對當地百姓而言這是一座金山,對我朝而言這是一座糧倉,但受限於交通,卻只能讓其中泰半留在本地,毫無價值。”

“百姓守著金山銀山而貧窮,朝廷擁有糧倉卻擔憂天下饑饉。”

“所以臣建議第二條鐵軌就專通往遼東北路。”

數億石糧食,大概是幾百億斤,這個規模已經很可觀了。

後世天朝一年的產糧有非常確切的數字是一萬三千億斤。

雖然說遼東北路還不及後世的那個零頭,但畢竟這只是遼東北路一個地區的產糧。

而且大宋百姓才一億四千萬跟後世也差著整整一個數量級呢。

可以說,糧食在東北已經絕對不缺了,怎麼把這堆積成山的糧食轉化為財富,的確是眼下大宋最應該考慮的。